笔趣阁

笔趣阁>影视编辑器 > 第174章 大明金融(第1页)

第174章 大明金融(第1页)

随着“大明供销社”的旗帜插遍帝国每一个繁华市镇与偏远乡野,一张前所未有的实体商品流通网络已然织就。

数以百万计的百姓,从达官贵人到田间农夫,其日常生活都已与供销社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就。。。

夜色如墨,江面浮雾弥漫。苏宁立于江浦仓顶层暗室,手中紧握那份由“天镜工程”截获的高拱密奏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。窗外远处,巡防哨兵提灯往来,火光在浓雾中划出断续的光痕。他缓缓将密信投入烛焰,看着字迹扭曲、焦黑,最终化作一缕轻烟。

“明升暗降?”他冷笑一声,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,“你以为我还稀罕一个江南巡抚的虚名?”

翌日清晨,南京城外码头旌旗猎猎。苏宁亲率百官迎送高拱离任。雨已停歇,青石板路泛着水光,映出天边微曦。高拱登船前回望城楼,目光复杂,似有千言万语终未出口。他只向苏宁拱手道:“贤侄才略非凡,老夫佩服。唯愿你恪守臣节,勿负圣恩。”

苏宁微笑还礼:“学生谨记教诲,必以江山社稷为重。”

舟行渐远,苏宁目送良久,忽转身下令:“传令振武营参谋司,即刻召开紧急军议;召周正杰、李时珍、徐光启、陈应元四人入府,不得延误。”

半个时辰后,巡抚衙门地下密室灯火通明。这张由工业空间特制合金打造的会议桌四周,坐着苏宁最核心的班底。墙上悬挂着巨幅东亚海图,红线标注了从宁波到马六甲的全部航线节点。

“高拱走了,但斗争才刚开始。”苏宁环视众人,语气沉稳却带着铁锈般的冷意,“他在密奏中建议隆庆帝‘加恩赏,调离江南’,这是要夺我根基。若我不动,则权势日削;若我反抗,则落人口实,称我抗旨不遵。此局,如何破?”

周正杰率先开口:“大人,不如先发制人。可借‘海外垦荒’之名,上表请求扩大台湾驻军与行政管辖权。一旦朝廷允准,便可名正言顺转移力量,另立中枢。”

“妙策。”徐光启点头,“且如今吕宋、越南已有粮田百万亩,台湾设府建制早已水到渠成。若能请旨设立‘东宁总督府’,统辖东南诸岛,大人便可跳出六部掣肘,自成体系。”

李时珍却皱眉:“然此举极易被解读为割据自立。若朝中清流群起攻之,恐动摇民心。依我看,当以‘利国利民’为旗号,广布舆论,使天下知我所为非为私利,乃救苍生于饥寒。”

苏宁颔首:“此言极是。明日便让《南都日报》连发三篇社论:一曰《拓土安民论》,二曰《海疆不可弃》,三曰《粮源出于海外,百姓赖此活命》。同时放出风声??明年春耕,我们将从台湾运回首批‘红薯一号’五十万石,无偿分发灾民。”

陈应元一直沉默,此刻才沉声道:“大人,末将以为,军事准备亦不可松懈。高拱虽退,京营戚继光部仍驻扎扬州,名义‘巡查海防’,实则虎视眈眈。末将建议,立即启动‘雷霆演练’,以三日之内完成全军集结、跨区机动、实弹攻防为目标,检验战备水平。”

“准。”苏宁果断拍板,“即日起,振武营进入一级戒备状态。骑兵营南下溧水,工兵营抢修长江渡口浮桥,步兵主力移驻镇江要塞。对外宣称‘防汛演训’,实则做好随时应对突袭的准备。”

众人领命而去,唯周正杰留下。

“安邦,”他低声问,“我们……真的要走那一步吗?”

苏宁望着地图上被朱笔圈出的台湾台南,良久方道:“不是我们要走,是大明容不下变革之人。你看这朝堂,党争不断,贪腐横行,税赋崩坏,卫所空虚。而百姓呢?饿殍遍野,卖儿鬻女。我推行新政不过两年,便遭如此围剿。若再进一步废科举、改税法、立议会,岂非要被千刀万剐?”

他转身盯着周正杰:“所以,我们必须在外围建立退路。台湾不只是避难所,更是新世界的起点。我要在那里建学校、立法院、设银行、办报纸,让百姓学会投票,让商人参与治国,让军人效忠宪法而非某一个人。”

周正杰动容:“若真能如此,便是开天辟地之举。”

“那就从今日起,加速‘火种计划’第二阶段。”苏宁取出一枚铜钥,开启保险柜,拿出一本厚厚的手册??封面写着《东宁宪章(草案)》。“你带三十名技术人员先行赴台,秘密筹建‘新政研究院’。第一年目标:建成万人城市,开通两岸定期航运,组建地方民兵,设立初级议会。”

“是!”

三日后,南京城外十里亭,一支伪装成商队的车队悄然出发。车上装载着印刷机、显微镜、蒸汽泵、种子库与三百支拆解后的燧发枪。护行车夫皆为振武营精锐,身份已注销户籍,代号“拓荒者”。

与此同时,《南都日报》头版刊发重磅文章:

**《苏抚台请设东宁总督府,开发宝岛惠泽万民》**

文中详述台湾地理之利、物产之丰,并附上测绘地图与垦荒进度表,强调“此乃国家长远战略,非一人一地之私”。民间反响热烈,尤其沿海渔民、破产农户纷纷投书愿随迁拓殖。

然而,京城震动。

礼部尚书李春芳怒斥:“苏某擅自经营海外,形同藩镇,岂可再授兵权?”

户部侍郎王用汲上疏:“未经廷议,私调物资人力,已涉谋逆。”

更有御史联名弹劾:“昔有安禄山屯田范阳,今有苏宁垦殖台湾,其心可知!”

隆庆帝览奏久久不语。冯保跪奏:“陛下,苏某虽有越矩之处,然江南安定,税赋充盈,米价平稳,实为国家柱石。若此时罢黜,恐失人心,且激生变乱。”

皇帝长叹:“朕何尝不知他是能臣?可权势太重,朕睡不安枕啊……”

冯保低头不语,袖中悄然握紧那枚鎏金铜牌??他知道,真正的较量不在朝堂,而在看不见的地方。

半月后,一道圣旨抵达南京: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