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我是表妹(快穿) > 475第 475 章(第1页)

475第 475 章(第1页)

苏晚的手指抚过那台老旧的广播机,指尖在金属旋钮上停留片刻,像是在确认某种温度。窗外风雪拍打着木窗,嘎吱作响,仿佛整座小镇都被埋进了寂静的雪层之下。她看不见,却能听见??听见屋檐滴落的冰凌碎裂声,听见远处狗吠被风吹散,听见自己心跳与机器运转之间那微弱而固执的共振。

她每天清晨六点准时起身,煮一碗清粥,用盲文标记时间,在厨房里摸索着完成一套早已熟记于心的动作。然后,她会换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坐到广播站的操作台前。这里曾是镇上最热闹的地方,每逢节日或灾情,全镇的人都会守在收音机旁,听她的声音穿越山峦,带来消息、安慰、甚至希望。可如今,天线断裂,信号中断,电波像断了线的风筝,再也飞不出这片群山。

但她仍坚持录音。

“今天……天气阴,北风四级,体感寒冷。”她的声音轻缓,带着一丝沙哑,却清晰如泉,“我煮了燕麦粥,加了一勺蜂蜜。老张家的猫昨夜又溜进广播站,在我脚边打呼噜,它越来越胖了,该管管了。”

她顿了顿,嘴角微微扬起。

“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能听到。但我想,如果电波有耳朵,它一定会记得我的声音吧?我还是想讲完这个故事??关于一个女孩和一座山的故事。”

录音结束,她按下回放键,听着自己的话一遍遍重复。没有听众反馈,没有来电热线,甚至连电流杂音都已消失。十一个月来,这座边境小镇对外通讯彻底失联,邮路中断,网络瘫痪,连卫星电话也时常无信号。起初人们还聚在一起议论,后来便渐渐沉默。孤独像雪,一层层堆积,压垮了对话的欲望。

有人说,是山体滑坡毁了基站;有人说是军方封锁了频段;还有人说,这地方本就不该存在,迟早会被世界遗忘。

可苏晚不信。

她记得最后一通外界来电,是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:“姑娘,你还在播吗?我是青海格尔木气象站的值班员,我听见你了……谢谢你。”

那是三百二十七天前的事。

从那天起,她更不肯停下。

*

么会抵达小镇时,已是傍晚。积雪覆盖了山路,她徒步走了七公里才找到广播站所在的平房区。背包里的青鸾花幼苗微微震颤,土壤中渗出一缕暖意,像是感应到了什么。她抬头望向那根歪斜的天线杆,铁锈斑驳,顶端挂着半截断裂的铜线,在风中轻轻晃动。

徽章发烫。

她知道,这里的人,快撑不住了。

敲门声响起时,苏晚正准备开启今日的广播。她迟疑了一下,拄着盲杖缓缓走向门口。

“谁?”

“路过旅人。”么会轻声说,“风雪太大,能借宿一晚吗?”

屋内昏暗,只有一盏煤油灯燃着微光。苏晚摸着桌沿,请她坐下,倒了一杯热茶。

“你是第一个走上来的人。”她说,“最近没人来。”

么会环顾四周:墙上贴满手写的节目单,日期一直排到明年三月;柜子里堆着磁带,每一盒都标着标题??《春日来信》《父亲的最后一程》《写给离家孩子的歌》;桌上放着一台老式录音机,旁边是一叠未寄出的信。

“你在等谁?”么会问。

“不是等谁。”苏晚摇头,“是在维持一种‘还在活着’的感觉。声音是我唯一的锚。只要我还说话,就说明这个世界还没把我丢下。”

么会心头一震。

她忽然明白,这场任务的核心,并非修复设备,而是唤醒信念??让一个人相信,她的声音值得被听见,哪怕无人回应。

当晚,她悄悄取出陶盆,将青鸾花种在窗台角落。种子接触土壤的瞬间,藤蔓悄然延伸,顺着墙壁攀爬,缠绕上广播机外壳。花瓣尚未绽放,但空气中已浮起一丝极淡的香气,像是记忆深处某段旋律的前奏。

第二天清晨五点四十分,苏晚照常起身。

么会没有惊扰她,只是静静坐在角落,听着她调试设备、清嗓、开始播报。

“各位乡亲,早上好。今天气温零下八度,注意防寒。镇卫生所提醒,流感高发期,请老人儿童减少外出。另外……昨天夜里,我梦见我妈了。她站在院子里晒被子,阳光很好,她说:‘晚晚,你要一直说话啊,别怕没人听。’”

她的声音哽了一下。

“所以今天,我想继续讲那个故事。很久以前,有个盲女住在山脚下,她喜欢唱歌,可没人愿意听。因为她唱得不好,跑调,节奏也不稳。但她不在乎,每天清晨都在山坡上唱。有一天,一只受伤的鸟落在她肩头,听完她唱完一首歌后,突然展翅飞走了。后来人们发现,那只鸟是传说中的青鸾,只有真心之声才能唤醒它……”

录音结束,苏晚轻轻抚摸机器表面。

“你说,会不会真有青鸾?”她忽然转向么会。

么会怔住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