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敌方先头部队规模庞大,约有数千骑兵,且均为清一色骑兵,目前尚未现步兵踪迹。”
“全是骑兵?”
“是,全是骑兵!”
“如今敌方大军已挥师南下,恐怕不出三个时辰,他们便能兵临介休城外!”
夏侯充脸色一惊。
“骑兵的移动度极快,特别是全员骑兵,无需等待后方步兵跟进。从介休到汾阳的距离仅为不到八十里。”
“对方仅需大半天工夫便可抵达!”
这时手下一副将走到夏侯充近前说道。
“将军,这支汉军骑兵显然来意不善,他们昨日刚抵达汾阳,今日便直扑我军而来,明显是想吃掉我们这支北援兵马。”
“究竟是战还是退,您必须尽快做出决断。”
夏侯充目光扫过那人,又环视身边的几位将军和校尉,随即开口说道。
“各位如何看待?我们当前是应战还是撤退?”
这时一个校尉说道。
“将军,卑职以为,当前我们应先撤回至平阳一线,再做进一步部署。”
“目前大军驻扎在这介休小城之内,实非明智之举。”
“待我大军撤回至平阳,北上即可威胁汉军侧翼,南下则能确保安邑重镇之安全。”
“诸葛亮用兵常常变化无常。”
“此次敌军舍弃龙门渡,绕过我方重兵防守的并州南部,转而北上进攻兵力相对薄弱的离石,此举已完全出乎我军预料!”
“如今将军率军北进,意在解除晋阳之围,然而谁能确保诸葛亮未曾于龙门渡布下伏兵?”
“一旦我大军倾巢北上,那解良、安邑恐怕会再次遭受汉军攻击!”
“到时安邑失守之罪可都要落到将军和我们头上!”
夏侯充问道。
“那么,您的意思是我们的主力部队目前应先行南撤,以保存实力?”
“是的,既然汉军骑兵已抵达汾阳,战局已然生变,我们也必须相应调整兵力部署,不宜再继续北进!”
“不可!”
这时另一个魏军将领起身说道。
“朝廷下达给将军的诏令为北上驰援晋阳,与冀州将领曹馥协同分兵进击,于晋阳城外与汉军展开对决。”
“如今我三万大军北上,已抵达介休,却未与汉军交战便先行撤退。”
“届时朝廷定会追究将军的责任。”
“无论如何,我们也要先与汉军打上两仗,然后再考虑其他撤军事宜!”
“打……,怎么打,你说的轻松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