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话接通,林海将手机夹在耳边,步伐未停,依旧在查看地图与资料。但听见翰墨的声音,他眉头一挑,语气认真了几分。
“林海,我在奥尔霍涅茨克山区,找到了镜界投影响应站遗址。”
“镜界?”林海略显迟疑,“你说的,是那个毛熊国旧实验项目?”
“不是实验,是投引锚点。”翰墨声音很低,却极有穿透力,“我接触了一件物件,那面镜子,它是幻魔在现实世界植入的第一块‘感知结构样本’。”
林海停住脚步,站在路边,眉头拧紧:“你说得具体点。”
“你知道识界的本质是什么?”翰墨低声道,“是认知集合,是意识的映射。当我们在识界中战斗,其实是在参与一场关于‘解释权’的争夺。而幻魔的能力,就是用梦境结构重写解释体系。”
“梦境不是虚构的幻象,而是替代现实解释逻辑的媒介。”
林海沉默几秒:“也就是说……一旦这个逻辑被大范围接受,人们会在无形中,被幻魔‘说服’现实是假的,而梦才是真的?”
“对。”翰墨答得极快,“我刚才感应到了他们留下的‘认知模板’,是一种‘自我闭环式逻辑’。它不强制侵占,而是通过潜入、诱导,让宿主在梦境中获得一种‘解放感’。一旦接受,就再也不愿醒来。”
“而且他们正在测试传播机制。”他顿了顿,补充道:“我推测,这些锚点并非孤立存在,奥尔霍涅茨克只是第一站。毛熊国称之为‘雪中回声’,在我们这边,也有某种呼应。”
林海反应过来,眼神变得锋利:“你怀疑,龙泉山地脉也可能有一枚锚点。”
“有这种可能。”翰墨没有直接肯定,但语气很重,“五魔之一的‘幻魔’,不靠暴力,而靠入梦与意识潜移默化。一旦这些锚点共振,可能会诱发群体性精神异象、梦境同步,甚至认知错乱。”
林海低头看了看周老儿子的病例资料,忽然感觉某些症状也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疾病。
他语气转沉:“翰墨,你有没有检测污染指标?”
“有。”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声,“我带了便携式识界扫描器,检测到三级共鸣残留,尚未波及现实层面。但这个镜点……已经具备感染特征。如果任其发展,不出半年,会有人开始‘梦醒后继续梦游’。”
林海沉思片刻:“你觉得,这种认知锚点可以摧毁吗?”
翰墨轻轻吸了口气:“摧毁本体容易,但认知结构一旦播种就很难清除。必须用同等级的‘解释权’进行反制,比如符箓、系统、意识防火墙……或者——”
“意识唤醒场。”林海立刻接上。
“没错。”翰墨声音一沉,“你之前不是研究‘清醒者’计划吗?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做一场实验。”
“我同意。”林海点头,眼神逐渐坚定,“我这边准备去龙泉山地脉调查,如果发现类似共鸣现象,就启动小规模清醒场测试。”
“好,但一定要注意,不要接触源点太深。”翰墨叮嘱,“你那边比我这边危险十倍,幻魔真正要渗透的,是东方的‘意识构架’。我们自古讲神识、讲灵根,那是他们最难穿透的部分,也是最渴望颠覆的目标。”
林海轻声笑了下:“你放心,我会活着回来。”
电话那头静了一秒,然后翰墨淡淡回应:“那我就放心了。”
两人结束通话,林海望着地图上标注的“龙泉山”,眼神逐渐变得锋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