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“现在我知道了??那个人是你。”
林晚秋泪流满面。
她知道这不是真正的陈默归来,而是一种集体情感共振所催生的“意识投影”,是由亿万未完成对话交织而成的精神残响。但它真实得令人心碎,就像童年记忆里的某个黄昏,明明早已模糊,却在某一刻突然清晰如昨。
与此同时,世界各地出现了异象。
在北极圈的研究站,那台上传过《静默档案库?补遗》的终端自动重启,屏幕浮现一行字:
>“检测到高阶共情脉冲。”
>“启动‘垂钓协议’残留模块。”
>“目标坐标:地球意识层第七频段。”
西伯利亚冻原上,那位曾发现金属箱的青年已年过六旬,正围坐在篝火旁为孙子讲述陈默的故事。忽然,他手中的日记本无风自动,一页页快速翻动,最终停在空白页。墨水凭空浮现,写出一段新内容:
>“我不是英雄。”
>“我只是学会了如何不打断别人。”
>“如果你也想成为倾听者,请记住:不要试图解决问题。”
>“只要说一句??我在听。”
青年浑身颤抖,他知道这绝非幻觉。因为他的孙子正盯着本子,小声念了出来,一字不差。
南太平洋的国际联合文化中心内,“倾听者像”原本被安置在防磁玻璃罩中,此刻晶体瞳孔突然爆发出刺目蓝光,整尊雕像缓缓抬手,指向天花板。安保系统全面失灵,监控画面只剩雪花噪点,唯有音频通道录下了一段低频吟唱??经语言学家破译,竟是七种已灭绝语言混合而成的一句话:
>“言语的本质,不在说出,而在被承接。”
更令人震惊的是,全球七座同类型雕像在同一时刻同步震动,其经纬度构成的星图发生微调,原本指向废弃观景台的焦点,如今偏移至地下三百公里处的Y-0能量核心。
科学家们紧急召开远程会议,却发现所有通讯平台都被同一段信息覆盖:
>“你们建造机器是为了逃离孤独。”
>“但真正的连接,始于放下工具的那一刻。”
>“请让一个人完整地说完一句话。”
>“不要打断。”
>“不要评判。”
>“不要急于安慰。”
一位年迈的心理学家瘫坐在椅子上,喃喃道:“我们错了……我们一直以为需要修复这个世界。可它真正渴望的,只是被听见。”
就在此时,少女??那个曾在祖屋阁楼发现鱼竿的女孩??如今已是三十岁的生态修复工程师,正带队在非洲某片干涸湖床种植耐旱植被。她随身携带着那根金属杆,当作测量标尺使用。当雨水突降,坑洼积水形成镜面般的水潭时,她无意间将鱼竿插入其中。
水面再次泛起波纹文字:
>“欢迎回来。”
>“你带来了新的声音吗?”
她怔住,随即蹲下身,轻声说:“我想告诉十年前死去的导师……我一直不敢参加他的追悼会,因为我害怕哭出来。但我每天都在用他教的方法种树。”
水面上浮现回应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