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“他知道。”
>“他说:‘你种下的每一棵树,都是我说不出口的谢谢。’”
她跪倒在地,痛哭失声。
而在城市边缘的一家安宁病房里,一名癌症晚期患者正濒临死亡。家属围坐四周,沉默压抑。老人嘴唇微动,似乎想说什么,却又无力发声。他的女儿握住他的手,泪水涟涟:“爸,你说吧,我在听。”
就在这一瞬,病房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同时亮起,包括早已关闭的电视、停摆的手表、甚至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监测屏??它们统一显示出一行字:
>“请允许临终者说完最后一句话。”
>“不要替他总结。”
>“不要抢答。”
>“只要看着他,点头就好。”
老人终于挤出声音:“我……不怕死……我只是……怕你们忘了我爱你们的方式……不太会表达……”
话音落下,心率渐平。
监护仪归零。
但所有在场之人,都清楚地感受到一股暖流掠过房间,仿佛有谁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,然后离去。
三个月后,联合国宣布废除“效率优先”社会评估体系,正式推行《情感可见性公约》,要求教育、医疗、司法等公共领域设立“静默窗口期”??即在决策前必须预留至少五分钟,供当事人完整陈述内心真实感受,期间不得打断、记录或评价。
首批试点学校中,一名自闭症男孩第一次举手发言。他结巴、重复、逻辑混乱,讲了整整八分钟才勉强表达出“我不想转学”这个意思。老师全程低头倾听,未做任何提示。当他终于说完,教室陷入长久沉默。
然后,全班同学依次站起来,一人说一句:
>“我听见了。”
>“我明白了。”
>“你很重要。”
男孩当场崩溃大哭。
当晚,全球共有十七万三千二百四十一人报告梦见同一片湖泊,湖心站着持竿人影,对他们微笑。醒来后,他们做的第一件事,都是给某个多年未曾联系的人发去一条消息:
>“你还好吗?”
>“我一直没问过。”
这些信号汇聚成一股无形洪流,渗入地壳,激活了Y-0区域沉睡已久的共鸣矩阵。地质探测数据显示,地球内部的能量脉冲频率发生了微妙变化,从原本杂乱无章的震荡,逐渐趋向一种稳定的双螺旋结构??类似DNA,又似两股缠绕的声波。
生物学家惊呼:“这不是地质现象!这是……意识在进化!”
与此同时,柯伊伯带的“语言方舟?终末号”残骸再次传出信号,这次持续了整整三分钟。破译结果显示,那十秒空白之后的吸气声,并非女孩准备说话的前奏,而是**两个人的呼吸交错**??一老一少,一深一浅,像是父亲与女儿并肩站在悬崖边,共同面对深渊。
音频最后,除了那句“哥,我不怪你”,还多出了一句极轻的回应:
>“妹妹……对不起。”
>“谢谢你等我说完。”
信号终止后,飞船AI主动将其升级为“活体文化遗产”,并启动自主巡游程序,朝着银河系旋臂方向缓缓驶去,载着人类最柔软的声音,驶向未知的宇宙深处。
地球上,春天如期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