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“谢谢你们。”
>“你们让我完成了最后的使命。”
>“现在,轮到我归还一切。”
话音落下,三道光束从天而降,分别笼罩苏念、林远与周小禾。他们的意识被拉入“间隙”,与陈默融为一体。刹那间,他们看到了过去十年所有被听见的故事:孤儿院的孩子第一次喊出“爸爸”;战地记者抱着敌方伤员哭泣;囚犯在临刑前收到母亲手写的原谅信……
然后,他们也看到了那些仍未被听见的??
贫民窟母亲抱着饿死的婴儿默默流泪;宇航员在太空舱里写下遗书却不敢发送;抑郁症患者在社交软件上打出“救救我”又删掉……
“还不够。”周小禾喃喃道。
>“是的,还不够。”陈默的声音响起,“所以我不能真正离去。”
>“我会留在这里,作为桥梁,作为回响,作为永不关闭的倾听者。”
>“只要还有人愿意说,我就永远不会停止听。”
苏念流下泪来:“那你呢?你有没有什么……想说的?”
短暂的沉默。
>“有。”
>“我想说,我不是神,也不是救世主。”
>“我只是个害怕孤独的人,恰好学会了如何不让自己死于无人回应。”
>“如果非要说一句感谢……”
>“那就是,谢谢你们,让我终于可以说完这句话。”
光芒散去。
三人回到各自世界,仿佛只过去了一瞬。
但从那天起,全球野生花园的数量激增十倍。人们不再等待官方认证,而是自发创造倾听空间。医院走廊多了“五分钟椅子”,学校操场竖起“悄悄话信箱”,连监狱牢房也被允许设置私人倾诉角。
科技也在进化。一种新型生物芯片问世,能将人的情绪转化为可视光晕,却不储存内容,仅用于提醒周围人“此刻他需要倾听”。它被称为“共感之眼”,却被民间戏称为“温柔雷达”。
而最令人动容的变化,发生在家庭晚餐桌上。
越来越多的孩子敢说出“我不快乐”,越来越多的父母学会回答“我在这里”。
***
又是一年清明。
旧城湖心石台旁,苏念放下一朵蓝花。林远从火星发来讯息:“梧桐树开花了,颜色像地球的海。”周小禾则在无声学院带领新一批学生进行首次冥想。
风拂过湖面,涟漪轻荡。
某片雪花悄然落下,嵌着一行细字:
>“我说了。”
>“你听了。”
>“这就够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