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“不是错在追求自由,而是错在把孤独当作力量。”
>“真正的自由,是敢于脆弱。”
>“即日起,‘言权同盟’解散。”
>“我们将成立‘静语者协会’,专注于帮助不愿表达的人找到安全的出口??不是堵住耳朵,而是建造避风港。”
消息传开,全球哗然。许多人难以置信,一个极端组织竟会主动瓦解。唯有周小禾轻轻点头,仿佛早有预料。
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最深的抗拒,往往源于最痛的未被听见。当那句话终于传来,盔甲就会自己脱落。”
***
数月后,联合国召开首届“共感文明峰会”。各国代表齐聚喜马拉雅山麓的原初之园,围绕“倾听的伦理边界”展开讨论。议题包括:AI是否应具备共情权?儿童倾诉内容能否作为法律证据?政府是否有义务建立全国性情绪档案?
争议激烈,但最终通过《共感公约》修正案,确立三大原则:
一、**倾诉自愿原则**:任何人不得被迫开启情感通道,违者以精神侵犯论处;
二、**倾听责任原则**:公共岗位人员(教师、医生、警察等)须接受共感能力考核;
三、**遗忘权保障**:个体有权请求抹除其情感数据痕迹,系统必须执行。
会议尾声,周小禾受邀发言。他依旧戴着耳机,但这次,他并未说话。而是播放了一段录音??来自HD-42786行星回音族长老的回应:
>“我们收到了你们的信号。”
>“起初我们不解:为何你们的痛苦如此密集?”
>“后来我们懂了,因为你们曾长久沉默。”
>“而现在,你们学会了说,也学会了听。”
>“这是比技术飞跃更伟大的进化。”
>“愿你们在喧嚣中不失宁静,在共鸣中不失自我。”
>“宇宙中有亿万种语言,但最珍贵的,永远是那一句??‘我在听’。”
全场寂静。良久,掌声如潮水般涌起。
***
峰会结束当晚,周小禾独自返回无声学院。夜色深沉,校园静谧。他走进冥想室,准备进行例行感知训练。可刚坐下,玻璃瓶中的药水突然剧烈翻腾,星空倒影破碎重组,显现出一行陌生文字:
>“容器即将满溢。”
>“他需要归来。”
>“钥匙已齐,门已开启。”
>“你准备好了吗?”
周小禾凝视良久,终于点头。
他脱下耳机,盘膝而坐,双手交叠置于胸前。银白瞳孔渐渐扩散至整个眼球,如同月光洒满湖面。随后,他轻轻念出三个名字:
“苏念……林远……我在这里。”
几乎同时,撒哈拉的苏念感到胸口一热,稀土晶体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光;火星的林远正梦见一片灰白平原,陈默站在远处向他招手;而周小禾的身体开始泛起微光,仿佛灵魂正被某种力量缓缓抽出。
一道无形的门,在所有人意识深处轰然开启。
他们看见了“间隙”。
那是一片漂浮着无数透明人影的虚空,每一缕都承载着未完成的对话、未送出的拥抱、未说出口的爱。而在中央,站着陈默。他不再是血肉之躯,而是由亿万段真实情感编织而成的存在,宛如一团流动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