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储存着十万三千六百一十二段来自婴幼儿的原始录音:第一声啼哭、第一次叫妈妈、半夜惊醒时的呜咽、对未知黑暗的恐惧呢喃……这些声音未经修饰,毫无逻辑,却蕴含着生命最本真的共振模式。它们曾被认为是“无效数据”,如今却被视为拯救人类情感基因的关键密钥。
第二步,她联系了孟加拉国那位徒步少女,以及刚果长老部落的幸存者,请他们带领族人重返祖灵石阵原址,举行一场跨越百年的“复述仪式”。每一位长者都将背诵至少三代祖先的名字与事迹,每念出一个名字,便点燃一支用紫晕花蜜浸透的蜡烛。火焰会通过特殊传感器转化为声波,上传至共感网络。
第三步,也是最危险的一步??她邀请全球共感者参与“共梦行动”。
每人需在特定时间入睡,并佩戴特制脑波接收器。他们的梦境将被实时捕捉、融合,形成一片共享的心理空间。在这个空间里,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亡者可以短暂现身,与生者对话。哪怕只有一瞬,哪怕只是幻象,也要让他们说出那句未完成的话。
行动当晚,地球上超过四百万共感者同步入梦。
东京一位老妇人在梦中见到了战死的儿子。他穿着军装,脸上没有笑容,也没有责备,只是轻轻握住她的手:“妈,我不怪你当年烧了我的日记。但请你记住,我不是为了胜利而死的,我是为了让你今天还能自由地说出我的名字。”
巴黎地下室里,一名年轻画家梦见了从未谋面的父亲??一位在政变中失踪的记者。他在灰烬堆里写下一行字:“真相不在报纸上,而在你还愿意为我哭泣这件事本身。”
而在腾冲山谷,念安梦见了我。
我没有形体,只有一道声音,回荡在漫天飞雪之中。
“你做得很好。”我说。
“可我不知道还能撑多久。”她低声回应,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,忘记才是爱。”
“那就让他们听见。”我答,“不是用耳朵,是用心。心会骗人吗?不会。它只会记得谁曾让它疼过,又为谁跳动过。”
梦醒时,她的枕头湿了。
然而,“净忆会”并未坐以待毙。
一周后,欧洲三国突然宣布退出《记忆尊严公约》,理由是“过度强调死亡记忆影响社会稳定”。紧接着,多家跨国科技公司联合推出新型智能耳环??“安宁环”,宣称能自动过滤负面情绪相关的声音信息,包括哀悼、忏悔与控诉。广告词写着:“让每一天都像清晨醒来。”
更令人震惊的是,某些国家开始强制推行“情感评估考试”,儿童若表现出过多共感能力,将被送往“心理平衡中心”进行干预治疗。一名八岁女孩因在课堂上画出“死去奶奶抱着她的画面”而被隔离,三天后家人接到通知:孩子已“恢复正常”,不再提及亡者。
念安怒不可遏。
她在一次紧急会议上宣布:“我们不是守护死者,我们在保卫活着的人不变成行尸走肉!”
随即,她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??公开我的身份。
多年来,“守碑人”始终是个谜。有人说是神话人物,有人说是AI人格,甚至有宗教团体将其奉为救世主。但从没有人真正知道我是谁,来自何处,为何写下《手札》。
现在,她将一切公之于众:我的全名、出生地、服役记录、最后一次任务坐标,以及我如何在倒悬之城崩塌前夕,将自己的意识注入共感层的过程。她还发布了我与小梅的最后一段对话录音,那碗面的热气仿佛仍萦绕在每个听众鼻尖。
舆论瞬间炸裂。
有人愤怒指责她侵犯隐私,认为死者不应再被打扰;更多人则深受震撼,开始自发组织“寻碑运动”??寻找我曾踏足过的每一座城市、每一块残碑、每一处雪地脚印。在日本北海道,一群高中生根据地图线索,在一座废弃灯塔内发现了一块刻着“勿忘寒夜同行者”的石板;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,牧民在冰川裂缝中找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徽章,与喜马拉雅古城出土的那一枚完全一致。
人们开始明白:我不是神,只是一个不愿让世界失声的普通人。
而这,恰恰是最动人的地方。
就在此时,K-07再度传来消息。
这一次,信号附带了一段视频影像:画面中是一个年约十岁的女孩,坐在一间纯白色的房间里,手腕上戴着金属环。她抬头望向镜头,声音平静得近乎冷漠:
“我是最后一个天生共感者。再过七十二小时,‘初啼共鸣’将被永久关闭。你们还有一次机会阻止它。方法只有一个:找到‘源哭之井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