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> 第647章 这老头果然人老实话不多(第1页)

第647章 这老头果然人老实话不多(第1页)

眼珠子转了转,而后局座抬起头,缓缓说道:“激光武器这种东西,我们当然是有进行研究的。”

“不过都是基础性,理论性的研究。”

“我去过光机所,看了他们的研究,他们的理论论证完成了,原理样机也。。。

夜色如墨,林浩然坐在片场石阶上良久未动。风从老槐树梢掠过,带着初春的凉意,拂在脸上像一句无声的叹息。他低头看着手机屏幕里那条私信反复读了几遍,指尖轻轻滑动,又翻出当年《甄?传》播出时的弹幕截图??“洪世贤渣男本渣”“这种男人就该下十八层地狱”。如今那些曾被万人唾骂的字句,竟与今日这封道歉私信并列于同一页面,恍若两个时代的回响。

他关掉手机,仰头望月。这片场地早已荒废,杂草从砖缝中钻出,灯笼残破,门楣斑驳。可正是在这里,他曾穿着长衫,念着不属于自己的台词,演一个被时代和婚姻碾碎却不敢反抗的男人。那时没人理解洪世贤,就像没人理解千千万万个沉默的父亲、丈夫、儿子。而今他终于有机会把这份沉默拍出来,不是为了洗白谁,而是为了让那些从未被听见的声音,真正落地成声。

第二天清晨,剧组正式进驻东五环外的拍摄地。六点整,天刚蒙蒙亮,李岩已经蹲在楼道口啃馒头。他穿的是王建军真实的工服??灰蓝色快递马甲,袖口磨得发白,后背还贴着去年冬天结冰摔跤后留下的补丁。林浩然走过去,递上一杯热豆浆。“今天拍你母亲葬礼后的第一顿饭。”他说,“不用表演,就想你想回家吃的一顿饭。”

镜头拉开:狭小的客厅里摆着一张折叠桌,上面是一碗泡面、两个煎蛋、一碟咸菜。李岩脱鞋进门,动作迟缓,脚上的旧棉鞋渗着水迹。他坐下,掀开泡面盖子,热气腾腾升起,模糊了他的眼镜。他摘下镜片擦了擦,再戴上时,眼神空洞得像井底的水。

“妈……我回来了。”他低声说,仿佛对面坐着人。

摄像机静静记录着这一切。没有催泪音乐,没有煽情旁白,只有筷子碰碗的轻响,和窗外远处工地打桩的沉闷节奏。这一幕实拍三次,每次李岩都吃得极慢,像是要把每一口咽下去的不只是食物,还有三年来积压的愧疚与悔恨。

收工后,美术指导小周红着眼眶来找林浩然:“老师,我在整理道具时发现……王建军他妈留下的那个搪瓷缸子,里面还有半块没吃完的月饼,干得裂开了。我问房东,她说老人走前两天还在等儿子回来,说是中秋节要一起吃月饼。”

林浩然沉默片刻,点头:“明天加一场戏:他在母亲房间翻柜子,找到那块月饼,然后坐在床边一点点掰碎,喂给窗台那只瘦猫。”

“可这不符合剧本流程……”

“那就改剧本。”林浩然打断他,“现实从来不会按剧本来。我们拍的不是故事,是生活本身。”

当晚,林浩然召集编剧团队重修大纲。原本设定中,主角陈默(剧中化名)会在妻子提出离婚后爆发冲突,借酒闹事,最终在心理咨询师引导下觉醒自我意识。但现在,他们决定推翻这一设计。

“真正的崩溃不是大喊大叫。”林浩然指着样片中李岩蜷缩在床角的画面,“而是某一天早上醒来,发现自己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。他刷牙时看着镜子里的脸,突然不认识自己了。”

于是新情节诞生:陈默连续加班十七天后,请假回家照顾发烧的女儿。妻子因项目冲刺留在公司,电话里只说了句“你自己看着办”。他煮粥、量体温、哄睡,凌晨三点女儿退烧入睡,他瘫坐在客厅地板上,顺手打开电视。新闻正播放某企业家成功上市、接受采访说“家庭事业可以兼得”。

他盯着屏幕看了足足五分钟,忽然起身走到阳台,掏出手机写下辞职信。写到一半停下,删掉,换成了请假条。然后他点燃一支烟,看着火星在寒夜里明明灭灭,直到天光微亮。

这场戏定在第三周拍摄。当天北京突降暴雨,剧组原计划延期,但林浩然坚持按实景进行。“雨越大越好。”他说,“城市里的男人,哪次崩溃不是淋着雨回家的?”

摄影组冒雨架设设备,灯光师用防水布裹住灯具,录音师将麦克风藏进外卖箱内,确保环境音真实收录。李岩穿着湿透的衣服,在二十层高楼的消防通道来回奔跑送餐,雨水顺着安全帽边缘流进脖颈。第七条拍摄时,他踩空台阶扭伤脚踝,疼得跪在地上喘息。导演喊卡,他却摆手:“再来一次,刚才那步摔得不够狠??王建军跟我说,去年雪天他摔了八次,一次比一次疼,可单子还得送。”

全场肃然。摄像师悄悄多录了三十秒空镜:雨水冲刷楼梯间的广告贴纸,一张“家和万事兴”的宣传画正在剥落。

拍摄间隙,林浩然接到张建国秘书来电:“主席希望你在成片前做一次内部映证会,邀请心理学、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参与评估,避免过度渲染负面情绪引发模仿效应。”

他答应下来,随即联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刘教授。对方看完样片后沉默许久,最后说:“你们拍出了‘男性情感解离’的典型状态??不是不想表达,而是长期压抑导致神经系统自动关闭情绪通道。这类人群自杀风险极高,但极少求助。你们这部剧如果处理得好,可能挽救一些人的命。”

林浩然郑重回应:“我们不只想呈现问题,更想提供出口。”

于是新增一条支线:陈默偶然参加社区公益读书会,遇见一位退休教师老周。老人丧偶多年,独自抚养孙女长大,曾在抑郁症最严重时写下遗书,却被孙女一句“爷爷你要是走了,我就没人讲故事听了”拉回人间。

两人在公园长椅上有段对话:

“您是怎么熬过来的?”

“我没熬,我是学会了哭。”老人笑着说,“以前觉得男人不能哭,后来发现,哭完才能喘气。你看这棵树,每年掉叶子,是为了明年长得更高。人也一样,放下点东西,才走得动。”

这段戏由资深话剧演员高建国出演。排练时,他对林浩然说:“三十年演艺生涯,第一次演一个鼓励别人脆弱的角色。以前我们都教男人坚强,现在终于有人说:你可以不行。”

影片进入中期制作,舆论风波再起。某娱乐博主发布长文《林浩然伪善论》,称其打着现实主义旗号收割眼泪,实则利用底层苦难打造个人文艺人设,“一边拍快递员流泪,一边住豪宅开豪车”,并附上几张他出入高档餐厅的照片。

文章迅速发酵,#林浩然是真理想还是假高尚#冲上热搜。支持者力挺:“他至少做了,你们呢?”反对者冷笑:“明星扶贫式创作最虚伪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