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> 第663章 祁厅长你高攀了(第3页)

第663章 祁厅长你高攀了(第3页)

>每一句乡音,都是一段历史;

>每一首古谣,都是一条回家的路。”

节目播出当晚,微博热搜前十中有三条与此相关。“#原来中国有这么多语言#”“#听得懂妈妈的话也是一种骄傲#”“#我不想忘了爷爷的声音#”接连霸榜。

更有意思的是,许多年轻人开始自发整理家族方言。有人上传祖母讲的睡前故事,有人录制父亲酒桌上的俚语笑话,还有人发起“百种方言读唐诗”挑战。一夜之间,“说母语”成了最温暖的潮流。

林浩然走在街上,听见两个中学生边走边用粤语争论李白和杜甫谁更伟大。他驻足听了很久,直到他们转身离开,才微微一笑。

他知道,改变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革命,而是这样细微的日常复苏。

夏天来临之际,他收到一封来自青海的信。寄信人是一位藏族牧民,名叫扎西。信纸粗糙,字迹歪斜,显然是费了好大力气写的:

>“林老师:

>我不懂汉语拼音,也不会打字,只能请村小学老师帮我写这封信。

>我六十岁了,从小只会说安多藏语,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。

>可看了电视,我知道你们在做的事。

>上个月,我把放羊时哼的老调录了下来,存进你们网站提供的‘民间上传通道’。

>昨天,你们回信说,这段旋律可能是失传已久的‘牧魂曲’残章,要派人来实地考察。

>我哭了。我以为我只是个普通牧人,没想到我也能帮上忙。

>如果需要,我愿意把我这辈子听过的所有歌都唱出来。

>因为我现在明白了??

>我的声音,也是中国的回响。”

林浩然读完,久久不能平静。

他打开电脑,将这封信扫描存档,同时更新项目日志:

>“我们曾以为,拯救濒危语言是精英者的使命。

>但现在我发现,真正的守护者,是千千万万普通人。

>是那位六十岁的牧人,是那个十二岁的傈僳族男孩,是那位哭着说自己‘老了撑不住’的独龙族奶奶。

>他们不求名利,只愿自己的声音不被遗忘。

>而我们所做的,不过是搭一座桥,让他们通往未来。”

秋天到来时,“语言方舟”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文化工程。国家民委牵头成立专项基金,首批拨款五千万元,用于建设全国性濒危语言数据库与传播平台。林浩然被任命为首席专家,但他坚持保留一线采集任务。

“我不怕辛苦。”他对记者说,“我只怕有一天,当我走进一个村庄,再也听不到老人开口说话。”

冬至那天,他又一次来到内蒙古科尔沁草原。此行是为了交付修复完成的《成吉思汗东征记》全本音频。其其格和家人早早等候在蒙古包外。

当他按下播放键,巴特尔老人熟悉而急促的说唱声缓缓响起,语速如马蹄奔腾,音节如箭矢破空。一家人围坐静听,泪流满面。

“爸爸……”其其格轻声唤道,仿佛在回应录音中的某个词句。

曲终,草原陷入长久的宁静。风吹过草尖,发出沙沙声响,像是大地在低语。

林浩然站起身,望向远方的地平线。夕阳熔金,洒在无垠绿野之上。

他知道,这条路还很长。全球仍有上千种语言濒临灭绝,中国每年仍有数种方言失去最后一位使用者。但他不再感到孤独。

因为他听见了回声。

从怒夺村的孩子口中,从凉山毕摩的鼓声里,从独龙江的雨夜中,从这片土地的四面八方,传来越来越清晰的声音??

那是祖先的低语,是孩子的吟唱,是文明不曾中断的心跳。

而他,只是恰好有幸,成为了倾听者之一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