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贩卖所得,四成交给朝廷,两成诸将均分,将士们均分剩下四成。
为此,刘继隆令江南东道布政司调拨了二十万贯和两万匹锦缎绢帛给耿明,而耿明也在过去几个月里将二十万贯钱换成了一车车的商品。
由于有朝廷背书,耿明完全可以走官场得到成本价的茶叶、绸缎、瓷器、石蜜(冰糖)等等商品。
这些商品贩往日本京都后,则是可以根据品类不同,卖出三到十倍的高价。
贩卖结束后,海军还可以从日本采买砂金、白银、珍珠、硫磺等商品,回国后再获得四五成的纯利。
若非考虑到部分高利润商品的需求没有那么大,继而没有采买较多的高利润商品,耿明手中这些钱帛足够翻十几倍带回。
对于不喜欢勾心斗角的耿明来说,他倒是没想到做买卖竟然这么赚钱。
得知此事后,他倒是有心专门经营朝廷对日本、新罗的贸易,但刘继隆在手书中剩下的话却令他的计划中途破产。
说到底,日本不过是个四五百人口的小国,大部分还都是被贵族兼并了土地的贫农,能消费的人口并不多。
如果海军专营这条贸易路线,估计用不了两年,这些在日本高价紧俏的商品就会价格暴跌,届时就不赚钱了。
唯有定额买卖,才能不断细水长流。
每年上百万贯的获利已经不少,总归还是得给民间海商分杯羹。
思绪间,耿明目光看向了那些走入港内的江南商贾。
海上并不太平,如此次能依靠朝廷兵马前往日本的机会更是不可多得,因此大部分江南海商都加入了此次的航行中。
好处在于有东海海军护航,沿途不会有海盗敢于劫掠他们,且遇到风暴后,船上的商品还可以抢救,不至于血本无归。
坏处在于,他们需要在海军眼皮底下活动,返航后有军吏清点他们的收获,按照十税二的税率交税。
即便如此,他们依旧有着两三倍的赚头,而这份赚头足够让他们为之疯狂。
“此次过后,恐怕天朝对下国许多商货都会便宜许多。”
藤原广贞干笑看着那些商人,心头在不断滴血,毕竟带着商品前往日本的商人越多,他能收获的利润就越少。
对此,耿明倒是没有太多想法,而是改换话题道:
“我军需要向贵国佐渡岛来休整,此外还需要在东边的神奈川补给东巡粮草。”
“若是日本王能准许则最好不过,若是不可,那某再另寻其他办法。”
耿明话虽这么说,但藤原广贞却十分清楚,如果天皇不答应的话,耿明恐怕不会好好善了。
五万汉军便直接击败渤海,占据辽东,而耿明此次亲率两万大军东渡,如果其所需得不到满足,日本恐怕将与天朝爆发战事。
如今能由朝廷控制的土地和人口仅限畿内及部分直属庄园,地方上则是由国司与藤原氏、源氏等庄园主分权。
朝廷能直接调遣的兵马,也只有畿内近卫府、兵卫府的五千兵马。
地方上,倒是还有各国司指挥的四五万国衙军,但由于国司腐败,各国司麾下的国衙军不是兵粮欠乏,便是士卒离散,能拉出的军队恐怕只有一两万人。
哪怕有藤原、源氏等贵族派出私兵,整个日本恐怕也无法投入超过三万军队来与大汉交战。
好在如今的朝堂由天皇的舅舅藤原基经主持,而自己则是可以将此事禀报,避免这场战事的爆发。
尽管佐渡国每年能献出上百两黄金,但与两国交战相比,区区百两黄金就算不上什么了。
在藤原广贞思绪的同时,其身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,待到他转头看去,但见耿明之子耿瓛走上钟鼓楼,快步来到二人面前作揖道:
“大都督,各艘战船与商船已经准备好了,明日便能开拔出海。”
“好。”耿明不动声色的颔首,继而看向藤原广贞:“大使若是还有事情尚未办好,可先行操办。”
“如此甚好,那某便先行告退了。”藤原广贞陪笑说着,随后便在耿明注视下离去。
在他走后,耿瓛则是收回目光看向自家阿耶,不忿道:
“日本使团虽然恭顺,但某仔细询问过,他们的在其国内自称其国王为天皇……”
耿瓛将他几个月打探到的消息纷纷告诉了耿明,其中也包括了日本国内的局势和日本国的实力。
耿明越听脸色越差,末了沉声打断道:“好了,眼下尚且还需要他们,何况我军首次渡海东去,暂不可多生事宜。”
“只是这件事情,待东巡之事安排好后,某会返回江南,奏表陛下的。”
见自家阿耶这么说,耿瓛便顺着他改换的话题,继续提起了东巡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