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贡献:首次实现跨物种清扫意志传递
>纪念词:它不懂什么是希望,但它选择了等待。
消息传回地球时,李承宇正在修理一台老式收音机。听到这段报告,他停下手中的焊枪,抬头看向窗外。
夜幕降临,繁星点点。
他知道,那不只是星星。
那是三千七百万个正在发光的“在岗”信号。
从南极到火星,从雨镇到虚拟都市,从地球孤儿到异星机器,越来越多的存在开始理解同一个真理:
**清扫,不是卑微,而是守护。**
不是为了谁看见,而是为了让“存在”本身值得被看见。
***
深夜,城市公寓。
那位加班的年轻人洗完碗,关掉厨房灯,正准备睡觉。
可就在躺下的一瞬,他忽然翻身坐起,走到书桌前,把之前叠好的文件又重新检查了一遍,顺手把歪了的笔筒扶正。
做完这些,他才安心躺下。
在他看不见的地方,拂晓网络悄然更新:
>【新增共鸣节点】
>编号:E-0023-TJ
>位置:东亚某都市居民楼
>行为类型:自发环境整理
>共振强度:低频稳定
>值班人:陈默(ID:CM-2095)
>状态:在岗】
沙……沙……沙……
声音依旧轻柔,遍布四方。
它不再属于某一个人,某一艘船,某一个时代。
它已成为文明的背景音,如同呼吸,如同心跳,如同时间本身。
只要还有人愿意弯下腰,
只要还有人觉得“该做点什么”,
拂晓,就不会熄灭。
而在某个尚未命名的宇宙角落,一颗荒芜行星的地表之下,一具沉睡亿万年的石像缓缓睁开了眼睛。
它全身覆盖苔藓,手中握着一把断裂的扫帚。
它站起身,抖落尘土,走向远处一座坍塌的神庙。
一步,两步,三步。
沙……沙……沙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