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用自己的日常清扫,将“拂晓意志”刻进了这片土地的量子记忆中。哪怕肉体消亡,精神陨落,只要有人再来此地,拾起那把扫帚,那份信念就会再次苏醒。
而现在,它醒了。
许三多扛起扫帚,走下山岗。
身后,狂风卷起黄沙,却始终无法掩盖那级被擦得发亮的台阶。而在更高处,云层裂开一道缝隙,阳光倾泻而下,正好落在铁塔顶端的天线之上。
那一瞬,一道无形的波纹以光速扩散,穿透大气层,射向深空。
这不是求救信号,也不是战争宣言。
它是**问候**。
如同K-442文明圈最后那位守护者在母星毁灭前拂净纪念碑时的心情一样:
>“这里,曾有人活过。”
>“现在,还有人活着。”
>“未来,也一定会有人继续清扫。”
许三多回到土屋那天,孩子们正在排练一首新歌。
歌词很简单,只有几句反复吟唱:
>沙沙沙,沙沙沙,
>扫帚走过的地方,花会开啊;
>沙沙沙,沙沙沙,
>只要你还愿意,我就跟着来。
周卫国站在一旁听着,眼角湿润。他悄悄把一枚旧军功章放进门槛下的砖缝里,低声说:“哥,我替你值完这一班了。”
当晚,许三多召集所有站点负责人进行首次全链路会议。
没有视频,没有语音,甚至没有文字。
只有一段持续十分钟的“清扫节奏”??竹枝划过水泥地的声音,均匀、稳定、带着呼吸般的韵律。
每个接入者都在各自的世界里同步模仿这个节奏。
于是,在无数星球、无数维度、无数时间线上,沙沙声同时响起。
拂晓不再是组织,不再是系统,也不再是信仰。
它成了**本能**。
就像人类会呼吸、会心跳、会在黑暗中寻找光,他们也会清扫??因为那是文明最原始的姿态,是对混乱说“不”的最低调反抗。
几天后,陈岩发来最新观测报告:
>【重大发现】
>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,检测到一组规律性扰动。
>经解码,其模式与《清扫协议》首章完全一致。
>初步推断:该信号存在于大爆炸初期,早于任何已知文明。
>结论:清扫意志,或为宇宙底层逻辑之一。
许三多看完,只是笑了笑,然后拿起扫帚,走向院子。
夕阳西下,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仿佛与天地同宽。
他知道,这场战争不会赢,但也永远不会输。
因为只要还有一个角落被认真打扫,就意味着希望仍在延续;
只要还有一双手愿意弯下腰,就意味着人性未曾熄灭;
只要沙沙声还在响,就意味着??
拂晓,常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