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虎贲郎 > 第745章 忠义难全(第1页)

第745章 忠义难全(第1页)

南阳各处,一派即将丰收的景象。

宛城,刘表的催促信使再一次抵达。

刘备拿着这封新来的信,更感为难。

刘表此前就想让刘备率军帮他平定交州、南海,彻底讨灭作乱的张羡、桓阶等人。

而。。。

夜色再度垂落,易京北山的风比往日更冷。林间枯叶翻卷如蝶,仿佛预兆着某种不可逆转的变局。鲜于辅立于木楼顶层,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送达的密信,火光映照下,字迹潦草却透出一股决绝之气:“王松已死,首级悬于井陉城门。其部将李昂自称继任大都督,然军心涣散,争权夺利者过半。”落款是潜伏在常山的细作代号“青隼”。

成何站在身后,眉头紧锁:“将军,这消息来得太快。王松若真被部下所杀,必是因谣言生效;可如此迅速便有人继位,恐怕另有推手。”

“推手?”鲜于辅冷笑一声,将信纸投入烛焰,“自然是赵基的人。他不会容许一支打着‘清君侧’旗号的乱军长期存在,哪怕是他自己默许兴起的。如今王松一死,赵基便可顺理成章派兵接管井陉,名正言顺地向河北增兵。”

他踱步至窗前,凝视北方苍茫群山:“但这也意味着,洛阳终于要动手了。张卫不会再遮掩,徐晃也会撕下面具。我们的时间不多了。”

成何低声道:“飞熊骑尚不足三万,训练未竟全功。辽东那边仍未回音,乌桓使者也迟迟未归。此时若战,胜算几何?”

“不在于有多少兵。”鲜于辅缓缓转身,目光如刀,“而在于谁能先让敌人自乱阵脚。传令李昭??谋阁即刻启动‘赤鳞计划’:第一,放出风声,称赵基已在洛阳秘密处死三位反对征伐幽州的老臣,罪名是‘通敌鲜于辅’;第二,派人混入并州流民之中,散布‘朝廷即将强征十万丁壮修筑黄河堤防,死者无葬’的谣言;第三,联络青州臧霸余党,许以军械粮草,令其袭扰兖州漕运。”

成何心头一震:“此计太过凶险!一旦败露,便是坐实谋逆之名!”

“我已经没有名声可失。”鲜于辅声音平静,“赵基要的是一个叛臣,那我就做给他看。但他忘了,真正的战争不在朝堂诏书之间,而在人心浮动之际。当百姓不再信朝廷能护他们周全,当将士怀疑天子是否值得效忠,那时,哪怕我一句不出,天下也会自动倒向我这一边。”

话音未落,门外传来急促脚步。一名黑衣人跪地呈上竹筒:“启禀将军,乌桓使者已至营外,带来蹋顿亲笔盟书,并随行牛羊两千头、战马五百匹。”

鲜于辅嘴角微扬:“终于来了。”

成何却神色凝重:“将军,那拓跋烈至今未有回应,此人突然示好,恐有诈。”

“当然有诈。”鲜于辅轻笑,“但我们要的,就是他这份‘诈’。去,请使者入寨,设宴相待。另命飞熊骑精锐伪装成商队,随其返程,沿途布点。我要让整个草原都知道??乌桓与我结盟,共抗汉廷暴政。”

当夜,营中灯火通明。乌桓使者乃一虬髯大汉,自称名为阿咄,言谈粗犷却不失机敏。席间畅饮烈酒,纵论天下大势。谈及匈奴时,阿咄愤然拍案:“拓跋氏妄称草原共主,实则依附汉人,为虎作伥!我主蹋顿愿与将军联手,先灭匈奴,再逐汉狗,共分燕代之地!”

鲜于辅举杯笑道:“善!明日我便签署盟约,赠尔铠甲千副、强弩三百具。三年之内,幽州铁骑必踏平代北,使匈奴再不敢南望一步。”

阿咄大喜过望,连饮三觥而去。

待其退下,李昭悄然现身:“将军,那阿咄言语虽豪,眼神却屡次闪避,且随从中有两人身形矫健异常,极可能是鲜卑细作。所谓盟约,十有八九是步度根借乌桓之名设下的圈套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鲜于辅端坐不动,“所以我给他的兵器,全是旧损之物,箭簇钝化,弓弦老化。等他们交战之时,自会发现这些‘利器’不堪一击。而我们的真正馈赠??”他指向窗外,“是藏在牛群中的三十名死士。他们会趁乱点燃匈奴粮仓,制造混乱,逼迫拓跋烈仓促应战。”

李昭叹服:“如此一来,无论乌桓真假,都将与匈奴开战。而将军坐收渔利。”

“不仅如此。”鲜于辅眸光深邃,“我还让成何连夜起草一份‘伪诏’,假称赵基下令各州郡剿灭胡人,不论降附与否。明日便由谋阁散布至代北各部。只要有一部相信,战火便会燎原。”

数日后,代北果然生变。拓跋烈接获“汉廷将屠尽胡虏”的流言,怒斩两名前来议和的汉使,宣布断绝与洛阳往来。与此同时,乌桓使者团返程途中遭不明骑兵袭击,损失惨重。蹋顿闻讯大怒,认定匈奴背信弃义,遂发兵两万直扑代北单于庭。

草原烽烟骤起,血染荒原。

而在幽州境内,局势亦悄然剧变。随着“虎贲书院”声名远播,四方寒门子弟纷至沓来,短短月余,弟子已达八百余人。李昭主持的“谋阁”更是暗流涌动:每日都有数十封匿名密信送往各地将领府邸,或揭私通敌国,或曝贪赃枉法,更有甚者,直接附上伪造的兵符图样,诱使野心之徒铤而走险。

一日黄昏,鲜于辅正在校场巡视飞熊骑操练,忽见一名少年跪于道旁,衣衫褴褛,手持竹简。

“将军!”少年高呼,“小人姓崔名业,冀州广宗人也!家中父母皆死于袁军屠城,唯余孤身一人。听闻将军开书院、养英才,特携《春秋左传》残卷来投,愿为文书小吏,终生效力!”

鲜于辅下马近前,接过竹简细看,果然是先秦古本,虽残缺不全,却笔迹遒劲,显非赝品。他问:“你识得全文?”

少年点头:“家父曾为郡学博士,临终前口授于我。”

鲜于辅眼中闪过一丝赞许:“好!从今日起,你入书院深造,若有成就,将来可为谋阁执笔。”

少年涕泪交零,叩首不已。

当晚,李昭却面带忧色前来禀报:“将军,那崔业身份可疑。据查,广宗崔氏确有一支在战乱中覆灭,但幸存者皆已被朝廷安置于颍川。此人若真是孤儿,怎会有能力携带古籍千里跋涉?且其言谈举止,颇有士族风范,绝非寻常寒门所能养成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鲜于辅淡淡道,“他是张卫派来的。或许不是亲自派遣,而是某位亲信的门客。但我不在乎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