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六章【屠戮】
少年陆康已经缓缓起身,面无表情,从后排走了上去。
陈言坐在原地,心中却忍不住觉得好笑??按照这位百岁尊者说的,东海在念名字的时候已经在凝聚杀意,念完之后就要杀人……。。。
雪停了,但寒意未散。
启明书院的钟楼在晨光中静默矗立,青铜铃悬于檐下,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纹,仿佛承载过太多声音,终于到了极限。林知远仰头望着它,手指轻轻抚过铃身上的铭文??那是陈言亲手刻下的字:“问者无罪。”
他忽然觉得这铃不该再挂在这里。
“你打算怎么做?”苏璃站在他身后,白衣被风卷起一角,像一片不肯落地的雪。
“把它送回去。”林知远低声道,“回到第一个响起的地方。”
苏璃没再说话。她知道他说的是哪里??北境冰原深处,那座曾囚禁无数觉醒者的“静语塔”遗址。那里曾是禁声之地,如今却成了魂光最活跃的共鸣点之一。据说每到子夜,风穿过残垣断壁时,会发出类似铃声的呜咽。
他们启程了。没有队伍,没有护送,只有一匹老马驮着木箱,箱中盛放着那枚铃。沿途所见,已非昔日模样。村庄不再张贴“守序公民榜”,取而代之的是墙上密密麻麻的问题墙:有人用炭笔写下“为什么法律保护不了说真话的人?”,也有孩子歪歪扭扭地画出一个戴面具的大人,旁边写着“你是谁装的?”
城市里更甚。街道两侧的广告牌不再是商品宣传,而是滚动播放着普通人提交的问题。地铁车厢内,乘客彼此陌生,却会在某人低声念出一个问题时集体安静下来,仿佛那是某种仪式。书店最畅销的不再是成功学手册,而是一本名为《如何提出让你睡不着觉的问题》的小册子。
可林知远看得清楚:平静之下,暗流仍在涌动。
第六日的记忆清洗虽未发生,但第七日之后的“秩序重建”宣言却悄然浮现。一些地方开始出现“理性提问倡导协会”,打着“避免情绪化质疑”的旗号,劝导民众“优先关注建设性议题”。某些学校甚至推出了“问题评分系统”,将学生提问分为A到E五个等级,C级以下会被老师约谈。
这不是压制,这是驯化。
“他们学会了换皮。”莫归尘的声音从青梧树传来的魂光影像中响起,“以前用锁链捆住嘴,现在教你‘优雅地发问’。你以为你在反抗,其实只是在他们设计好的剧本里演一个叛逆角色。”
林知远握紧缰绳,目光沉冷:“所以必须让铃响在源头。”
三天后,他们抵达静语塔。
废墟比记忆中更加荒凉。石柱倒塌,藤蔓缠绕着铁栅栏,上面还挂着褪色的禁令牌:“擅问者,割舌。”可就在那牌匾下方,一朵野花破土而出,花瓣洁白如纸,中央竟凝着一滴露水,映出微小的铃影。
林知远取出青铜铃,缓步走入塔心。
这里曾是审讯室,也是洗脑中心。墙壁上残留着烙铁烧灼的痕迹,地面凹陷处积着黑褐色污渍??那是过去无数叩问者被强行剥离魂光时留下的精神残渣。据古籍记载,一旦人的疑问超过七次未获解答,系统便会启动“认知矫正程序”,以幻觉、疼痛乃至人格解体为手段,逼迫其放弃追问。
但他此刻感受到的,却是另一种力量。
当他的脚踏进中央圆环那一刻,脚下符文骤然亮起,不是红,不是蓝,而是纯粹的银白。一道波动自地底升起,顺着脊椎直冲脑海。刹那间,他看见了??
无数画面如潮水般涌入:
一个少女在课堂上举手:“老师,这段历史是不是漏掉了什么?”下一秒她的课本自动燃烧,同桌惊恐地看着她,仿佛她是怪物;
一位父亲抱着病重的孩子冲进医院,质问为何特效药迟迟不批,却被保安按倒在地,耳边传来广播:“请保持理性,不要制造恐慌。”
一名科学家在实验室撕毁报告:“数据被篡改了!我们根本没完成碳中和目标!”话音未落,警报响起,记忆清除装置启动……
这些不是回忆,是千万人压抑终生未能出口的疑问,在第九骨觉醒后反向回流,沉淀于此地??这片曾扼杀一切声音的土地,如今成了最沉重的回音谷。
“原来……这才是真正的封印之地。”苏璃轻声说,“不是镇压神物,而是埋葬人类的声音。”
林知远闭上眼,将铃高高举起。
“我要让它响一次,只为那些从未能开口的人。”
他用力一摇。
叮?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