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项最为艰难:前往西漠边缘的“遗忘谷”,寻找传说中的“哑语碑群”。据游牧部落口述,那里埋藏着一个早已灭绝民族的所有语言遗产,但他们最后的话语,并非刻在石上,而是以手语形态镌入岩壁阴影之中,唯有在特定光影角度才能显现。这意味着,他们至死都在试图表达,却无人愿意抬头去看。
艾拉亲自带队前往西漠。
旅程历时十七日,穿越沙暴与幻象交织的死亡地带。途中,队伍遭遇“记忆风暴”??一种因历史情绪积压过重而引发的空间扭曲现象。狂风卷起千年尘埃,空中浮现无数虚影:战败的士兵跪地乞降却被斩首;母亲怀抱婴孩跳崖避祸;少年焚烧族谱只为不让敌人夺走尊严……每一幕都伴随着尖锐的精神冲击,令随行三人陷入短暂昏迷。
艾拉取出水晶吊坠,将其插入沙地。七彩光芒自中心扩散,形成一圈防护结界。她盘膝而坐,开始吟唱一首从未学过的歌谣??旋律陌生,歌词模糊,但她知道这是“她”教给她的,那个藏在白房间里的自己。
歌声所至,风暴渐息。
抵达遗忘谷当日,正值日蚀。阳光斜照岩壁,阴影拉长,整片山谷突然“活”了过来。数千道手语印记在岩石间跳跃连接,组成一段绵延百米的终极遗言:
>“我们知道你们听不见,但我们依然要说。
>因为我们存在的意义,不在于被回应,
>而在于坚持发声。
>即使世界沉默,我们也曾爱过、痛过、希望过。
>这就够了。”
艾拉跪倒在地,用手语一字一句回应:
>“我现在看见你们了。
>我听见你们了。
>你们没有白说。”
话音落下,整座山谷轰然震动。岩壁裂开一道缝隙,从中升起一块完整的黑色石碑,表面光滑如镜,映出艾拉的身影,却又不完全是她??背后浮现出无数男女老少的轮廓,层层叠叠,宛如众生共体。
碑文仅有一行:
>“言说的意义,在于相信有人终将倾听。”
归程途中,艾拉收到紧急通讯:第八塔核心检测到新一轮记忆波纹,强度远超以往。此次信号持续整整三天三夜,内容不再是求救,而是一段完整的“意识史诗”??描绘了一个从未被记载的文明兴衰史:他们掌握了高度发达的情感共享技术,却因过度追求共鸣一致性,最终抹杀了所有异议声音,导致创造力枯竭,社会停滞,直至自我消亡。
结尾处,留下一行警示:
>“当倾听变成义务,沉默便成了唯一的自由。
>当共感成为律法,差异就成了罪过。
>我们不是失败于技术,而是迷失于善意的暴政。”
艾拉立即将该信息提交护心哨岗最高理事会,并提议召开全球守忆者大会。她在提案中写道:
>“我们必须警惕一种新型极权??以‘疗愈’为名的思想统一,以‘和谐’为盾的情感压制。真正的共感,应当允许愤怒存在,允许不解共存,允许某些时刻,选择不说的权利。”
大会召开当日,来自一百零七个地区的代表齐聚灰鹰谷。没有主席台,没有发言顺序,所有人围坐在倾听之井周围,采用“流动麦克风”机制:谁心中有话,便可拾起井边的共鸣石,开口陈述。石头会自动调节音量,确保每个声音都被平等传递。
七十二小时内,共收到三千二百一十九条发言。其中有支持艾拉立场的呼吁,也有激烈反对的声音。一名来自北原自治领的青年质问:“如果我们连统一领导都不敢建立,是否意味着永远无法应对大规模危机?当灾难来临,难道还要开会讨论多久才能行动?”
艾拉接过共鸣石,平静回应:
>“我不是反对组织,而是反对神化个人。
>林恩用自己的崩溃告诉我们:没有人能承载全人类的意识重量。
>真正的力量,不在某个领袖手中,而在每一次你选择倾听而非打断,
>在每一次你容忍不解而非急于纠正,
>在每一次你尊重沉默,胜过强迫倾诉。
>这才是我们重建的世界基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