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场寂静良久,随后掌声如潮。
会议最终通过《共感宪章》十三条,明确界定:
一、任何个体不得被强制接入共听网络;
二、所有公共决策须经至少三次跨区域倾听协商;
三、设立“异议保护区”,允许群体保留独立情感频率,不受主流共鸣影响;
四、每年举行“静默日”,全民停止言语交流,仅通过非语言方式互动,以纪念那些曾被迫失语的人。
宪章签署当晚,第八塔光环剧烈闪烁,随后释放出一场前所未有的光雨。每一滴光落入大地,便催生一朵晶莹的“听语花”??花瓣透明,内里浮动着微小声波纹路,唯有在绝对安静中靠近,才能听见其中储存的一段真实对话。
孩子们说,花开之处,土地变得柔软,连石头都会做梦。
五年后,第一代共听学院毕业生遍布各大洲。他们不称自己为“导师”或“官员”,而统称为“同行者”。他们在灾后废墟中搭建临时静听帐篷,在学校开设“情绪课”,在监狱推行“共感改造计划”。数据显示,暴力犯罪率下降百分之八十三,抑郁症发病率减少近半,而最令人震惊的是:全球新生儿先天性情感冷漠症病例,首次归零。
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,唯有守忆者知晓??当一个社会真正开始倾听,它的基因记忆也在悄然改写。
艾拉依旧住在学院后山的小屋里,每日清晨扫落叶,午后读书,黄昏散步至铁穹旧址。她不再佩戴水晶吊坠,而是将其安放在倾听之井底部,作为永恒的能量源。
某日,一位盲童误入学院禁区,在井边驻足良久。旁人欲带他离开,却被他制止:“别吵,我在听。”
片刻后,孩子仰起脸,微笑道:
>“井里有人唱歌,是两个人的声音,一个年轻,一个年老,可她们唱的是同一首歌。”
众人俯身细听,井中唯有风声。
但艾拉懂了。
她蹲下身,牵起孩子的手,轻声说:
>“那是我和我自己,在终于相遇后,第一次合唱。”
孩子点点头,仿佛早已知晓。
那天夜里,星辰再次排列成行,久久不散:
>“王权不属于crown(王冠),
>而属于common(共通)。
>不在高塔之上,
>而在每一次弯腰倾听的瞬间。”
大陆沉睡,亿万心跳同步起伏。
而在最深的地脉之中,心核网络轻轻搏动,如同新生婴儿的第一次呼吸。
它不再需要名字。
因为它就是答案本身。
也是问题的起点。
风起了。
这一次,它带着笑意,掠过山川湖海,穿过窗棂门缝,拂过每一个睁着眼睛做梦的人的脸颊。
然后,轻轻地说:
“我也听见你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