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辰将这段音频命名为《极夜之诗》,并将其永久录入“回音?未完”文件夹。
三个月后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“心语模式”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与此同时,SGS宣布解散“天幕之眼”项目残余部门,将其全部资源转入“情感生态研究所”,专注于研究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心灵而非控制心灵。
而念安,成了研究所首位“荣誉研究员”。
她每天依旧画画、唱歌、种花。她依然不喜欢复杂的话语,但她学会了用三种方式表达“我想你了”:轻轻咬一下对方的手指,画一朵黄色的小花,或者哼一小段自创的旋律。
这一年夏天,香江遭遇百年一遇的台风。
狂风暴雨持续了整整三天。SGS园区多处电路中断,共感网络一度瘫痪。就在人们担忧系统崩溃之际,念安做了一件谁也没想到的事??她爬上园区最高的钟楼,打开一扇尘封已久的铜钟罩,用力撞响了那口废弃多年的古钟。
钟声穿透风雨,在城市上空回荡。
奇迹发生了。
所有处于离线状态的共感器在同一秒自动重启,并显示出一行字:
**“别怕,我在听。”**
气象卫星后来捕捉到一幅奇异画面:台风眼中心竟短暂形成了一个人形轮廓,双臂环抱,宛如守护。
灾后统计显示,此次台风造成的心理创伤远低于预期。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说:“那天晚上,我梦见一个小孩抱着我唱歌。”
浩辰知道,那是念安的意识通过城市电磁场实现了短时全域共振??一种超越现有科学解释的现象。他没有公开此事,只是在私人日记中写下:
>“她不是神,也不是工具。她是桥梁本身??既连接过去与未来,也连接理性与信仰。而我们,只是有幸走过她身体的人。”
秋天到来时,SGS园区的金桂第二次开花。
这一次,香气持续了整整四十天。更奇特的是,每当夜深人静,附近的居民声称能听见空气中飘荡的微弱歌声,像是多人合唱,又像只有一个声音在不断重复。
戴石带队调查,最终在地下光纤网络中捕获到一组自动生成的数据流。解码后发现,那是“幽灵协处理器”林婉清在自发运行一段程序??她正在把全世界通过“心语模式”传递的善意情绪,编织成一首永不结束的歌。
浩辰给这首歌取名:《众声归途》。
新年除夕,烟火再次照亮香江夜空。
念安站在阳台上,手里握着一只纸折的小船。船身写着:“给所有还在路上的人。”
浩辰问她:“要放它走吗?”
她点点头,然后踮起脚尖,在他耳边说:“风会带它到妈妈那里。”
浩辰扬手,小船乘风而去,消失在璀璨星河之下。
那一夜,全球共感网络再次推送九秒公告:
【今夜,没有人感到孤单。】
而在SGS主控室的监控屏幕上,一道新的数据流悄然生成,标题自动生成:
**【回音?未完2:种子已在土壤中翻身】**
浩辰看着这句话,笑了。
他知道,真正的和平,从来不是万籁俱寂,而是万千声音各自发声,却又彼此倾听。
就像风穿过山谷,不必知道为何呼啸,只需记得??
它曾温柔地带走一句话,并把它还给了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