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> 3040(第29页)

3040(第29页)

第39章第39章差点发动“父能量”。……

扶苏被吓了一跳。

范师兄怎么就知道了?

消息传得这么快吗?

“范师兄,你怎么知道?消息传得这么快吗?”苏轼一脸好奇地打听,一边把自己的餐盘往另一侧挪了挪。

范纯仁也顺势在旁边坐了下来:“哪儿能不快呢?你是不知道,三岁神童一口气背完《礼记·大学》的事迹,都传到我们治事斋这边来了。”

“可我刚背完啊?”扶苏一脸茫然。

苏轼:“就是因为你背完了,才传得快呀!”

也不想想,这事有多了不起呢。三岁就会临场作诗,背书还背得唰唰快,还有什么是这位赵氏小神童不能做的?

治事斋学子集体惊叹之余,范纯仁却觉得有哪里不对。同窗们都以为,肯定是神童自己当众卖弄。但范纯仁昨晚见过扶苏一面,对他的印象极好,一眼就看出来这位小师弟虽然盛名在外,但却是内敛的性子,亦从不觉得自己哪里不凡。

他怎么会刻意地大出风头呢?

这必然不可能。

既然不是赵小郎主动的,那就只能是……先生的问题了。是王先生主动要求他,让他去做明显超出能力范围之事。也幸好,赵小郎的能力也远超年龄。若不然,等待他的会是什么?

范纯仁面色严肃地想道。

苏轼敏锐察觉到范纯仁面色陡变,狗狗祟祟凑上前去,压低了声音:“范师兄,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内情?说给我们听听呗?”

扶苏也悄悄地竖起了耳朵。

目前,他一共有两种猜测:要么是因为自己姓赵,宗室子破例入监读书,本能让文人感到不喜。要么就是……和之前与张及甫、张修媛的矛盾有关了。

对了,以张及甫其人读书识字的水平,肯定是在经义斋中混日子。远远升学不到熟读经义、专攻策论的治事斋去。也就是说,今天扶苏先生从前也是张及甫的老师?这就不难理解了。张家想要通过先生的渠道给他使绊子,还是很容易的。

只是不知道,到底是哪一种呢?

范纯仁却装作没听见似的:“先生或许是爱才心切,才想着要考验你一番,好让你戒骄戒躁。自然,你也不必事事都接受,莫因他人影响自己向学之心。”

苏轼和扶苏对视一眼:唉,他们又被当成小孩儿糊弄啦。

扶苏更是郁闷到了极点:他只是外表才三岁而已,又真的不是小孩子。

他不是不能理解范纯仁的苦心:古代讲究一个“天地君亲师”,师长的地位十分超然。学生但凡与先生发生矛盾,一旦传出难听的名声,前路就会格外坎坷。

何况,这位先王生只是让他默背《礼记·大学》,还没做出更过分的事情,不好轻易给人定罪。至于寻常的小小考验,以扶苏展露出来的天分,足以轻松应对。

范纯仁确实是这样想的。

但扶苏却只想知道一个真相。总不能他被莫名其妙针对了,还不知道恶意的源头来自何方吧?他是来改造国子监的,又不是来吃苦头当小可怜的。

一个有意想问,一个却不肯说。正当扶苏在思考要不要祭出自己百试百灵、屡试不爽的撒娇套路时,曾巩和李观澜突然从身后冒了出来,冲着几人打招呼:“范师兄、赵小郎……这位就是苏小郎了罢?真是久仰大名。”

苏轼看起来很高兴:“没想到治事斋的师兄们也认得我!”

“自然了,你和赵小郎可都是国子监风云人物,由不得我们不认识。”

曾巩和李观澜自我介绍完后,眼神都往扶苏小小的身子上瞟,像是在看什么珍惜保护动物。后者直觉不妙,果然,“听说小郎你已经会背《礼记》啦?是真是假?”

“连你们都知道啦!”

“没有!是假的!”

两道声音同时响起。趁着另一方苏轼发愣的空档,扶苏抓紧时间为自己辟谣:“一本《礼记》足有十万字,我哪里背得那么快?”

李观澜:“我就说呢,那帮子闲人果然爱谣传。三人成虎,子固,你说对……”

范纯仁突然开口:“但赵小郎真的会背了通篇《大学》。”

苏轼趁势补刀:“不止哦,昨天我去了一趟小郎的住处,他桌上的《礼记》可是摊开了一大半哟,我悄悄地瞟了一眼,应当是背到……《礼运篇》了?”

李观澜倒吸一口凉气。

扶苏:“……”

够了!你们一唱一和是在讲相声吗!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