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说道。
苏轸身后的仆人正在抬着她的箱笼,往大门里面运。苏轼见状立刻上前帮忙:“阿姊,我来,你先进门里歇着去!”
苏轸怯怯地应了一声,犹豫了一下,抬脚跨过了高高的门槛。她倾身往里看了一眼,只觉宅子里处处都陌生,不知该到哪里歇息。
但是,很快就不用了。
“敢问这位就是苏轼苏大人之阿姊,苏小娘子么?娘娘、大公主请您到宫中坐一坐,陪她们叙一叙话。”
在一行人的背后,身着黄门衣衫的内侍不知从哪里出现,对着苏轸笑吟吟地邀请道——
作者有话说:这个副本不会很长,也是主线之一[让我康康]
日六第六天,很好,九月的五分之一了!
第125章第125章女子……可以不嫁人?……
皇后?大公主?请她入宫一叙?
她没听错吧?
苏轸的头顶缓缓冒出一个问号。
她人身在汴京,心中虽然唯恐自己露怯,但脑子并不傻,第一时间扭头看向弟弟苏轼。要不是顶着皇室的名头招摇撞骗乃是杀头之罪,苏轸几乎要以为这人是个骗子、拍花子了。
“啊,是你。”
苏轼却一眼认出了内侍:“怀吉!”
苏轼和梁怀吉以前也是打过照面的。就在他和扶苏、和妙悟一起在街市上玩耍的时候,怀吉就跟在几人的身后。既然此人出现在这里,就说明他口中的话是真的。
他挠了挠后脑勺,既有些开心、又有点子惶恐:“原来殿下他要引荐我阿姊和大公主的话不是开玩笑,竟然是真的!”
苏轼又飞快地看向苏轸的脸庞。能被皇后、大公主同时召见,是多少朝中命妇想要而不可得的机遇。可以想见,只要阿姊的表现不出什么岔子,这次入宫后,她的名声和身价一定会飞速升高。未来出嫁,料想再不会有人敢给他脸色看了。
扶苏的体贴之心,苏轼感动不已。
但扶苏哪里有那么好心?
不,也不能这么说,他确实有一片好心,但压根不是冲着让苏家阿姊婚事顺遂去的。他想让人彻底摆脱程家的魔窟。
那么第一步,就是把人身价高高抬起来,抬到程家够不着的高度。刚好,以扶苏的身份这件事再简单不过了。
他给妙悟写了一封信,信中告知了苏轼的阿姊要来汴京游历的消息。阿姊,你不是一直对自己没有同龄玩伴而耿耿于怀么?那何不妨去结识她一番呢?
至于曹皇后那儿,扶苏则用了个“拜托您帮忙看顾妙悟一二,莫要让自家阿姊在交友中吃亏了”的理由。
当然,也有转移她们俩注意力,不让她们为远在的自己操心的意思。属于是多赢了。
既然苏轼言语中验证确有其事,那就不得不跟着怀吉进宫了。苏轸抓住了袖口,几乎是惶恐地看着那一顶为他准备的小轿,才刚进汴京,她就觉得满目新奇,一会儿就要入宫见到当今的皇后和公主了么?
她……能行么?
苏轼了解亲姐的个性,当着怀吉的面冲她笑着宽慰道:“阿姊,你担心什么呢?这可是多少人盼不到的机会。你今日见一面皇后和公主殿下,一辈子都能跟人吹嘘的,老了还可以说给孙子孙女儿呢?”
“你以为我是你么,惯爱跟人吹嘘。”苏轸下意识还口道。但很奇怪,她心中的紧张不安就如同扎破的鱼鳔般消失了。整理好裙摆后,施施然进了小轿。
苏轼原本打算目送阿姊离去,却被怀吉上前几步,抬手一拦:“苏大人,官家亦有要事,派小的请您入宫一叙。”
“诶?我吗?”
苏轼吃惊地指了指自己。
轿中的女声遥遥传来:“阿弟,你快些吧,莫要误了官家的要事。”
“倒是反做上我的主了。”苏轼小声嘀咕了一下。因知道这是阿姊心情舒展、不再不安的表现,嘴角还是悄悄地翘了起来。
但他就没有轿子可坐了。皇后和公主邀请苏轸是客,但苏轼进宫就是臣子见君主。他于是跟在怀吉后面,隔着一扇轿帘,和自己的姐姐说起话来。
苏轼说的大多都是他和扶苏之间的趣事。这些苏轸并不知道。她人远在眉山,所能得知的不过似真非假的一句“苏家大郎乃是本朝太子殿下的亲信”罢了。
今日她方知,自家阿弟与太子殿下之间还发生过那么多有趣之事,情谊非比寻常。远不是一句“亲信”可以概括,该说“挚友”或者“知己”更加合适。
苏轸有一副玲珑心窍,听出了苏轼话中的未竟之语:你看,太子殿下那么善解人意,和臣下的我都能不计较身份,结成友人。作为他母亲和姐姐的皇后公主,会是什么难相处的人吗?就算看在他的面子上,两位贵人亦不会为难你的。
苏轸听得心下一片温暖。
不知不觉之间,两人一道入了宫门,在前朝和后宫的分叉口就此分别。虽然苏轼尽力地传达了“肯定没问题”的情绪,但事到关头,他还是站在原地,目送了片刻载着阿姊的小轿远去,心中担忧淡淡流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