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> 130135(第13页)

130135(第13页)

扶苏也心情很不错。待吃饱喝足散席后,他和官家、并几个中枢要员一起开了个小会,讨论宴会上的事情。

“肃儿,岁币……我们真不给了么?”

这名为岁币的和平税,从仁宗还是太子时就在交了。虽然理智上分析利弊,大宋确实不用交下去了。但他还是产生了强烈的恍惚感。

“一边计划着打辽国,一边交钱帮他们谋发展,这不是左右脑互搏么?”扶苏说。

官家:“……”

肃儿甚少如此不客气地吐槽人。但他转念一想,对哦,哪有资助自己的敌人的。官家拍了拍脑袋,真是自己着相了。

不止是他,恐怕卿家里也有恍惚的。大宋积弱了几十年,一朝攻守之势逆转,何止是辽国国主和辽国使臣没反应过来。

“那就不交了。”官家大手一挥,宣布着大宋正式和《澶渊之盟》告别。

同时,也意味着,那一纸条约象征的几十年和平也要化作泡影。

此刻的官家,难免思及定下这条约的真宗皇帝,也就是他的阿爹。若他泉下有知,看见今时今日,会作何感想?是欣慰、是愤怒、是叹息,还是……?

罢了,不想了。

官家想。

说句大逆不道的,比起他的阿爹,他还是更愿意听自己儿子的。

“若辽国因此发难,我们只肖应战即可,狄卿,你……”

“应战什么?”扶苏罕见地打断了自家亲爹的话,疑惑地看着他:“我们要当然主动打上去啊。”

“……?”

“阿爹,难道你没发现吗?那个辽国使臣说,云州只是巧合一桩,其他地方可没便宜给我们占了。这说明什么,说明他们根本没发现我们在往邻州倒卖蜂窝煤的事,甚至连蜂窝煤都不知道呢。”

“他们对朔州、应州、武州等地的控制已经如此薄弱了。趁着春日辽国疲弱,我们此刻不打,又更待何时呢?”——

作者有话说:为热烈祝贺大宋从此不交岁币,本章由小扶苏给大家散红包~还是20个[撒花][撒花][撒花]

第134章第134章狄青:嘶,太子殿下恐……

“要打?”官家问。

“要打么?”范仲淹等人也俱是面面相觑。

他们几人似乎完全没意识到,大宋还有“主动出击”的选项。毕竟,就连大宋自己也承认,云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,宋军更像是过去收人头,而非真枪匹马打下来的。类似的巧合再难有第二次。

扶苏见状,原本打算再费口舌分析一下两国现状,好给官家、师父他们吃一颗定心丸。但是官家和范仲淹等人只面面相觑了一会儿,就淡定了下来。

前者招了招手唤来内侍:“去看看狄卿在不在官衙。要么就在禁军大营。你去把他引来垂拱殿,就说朕有事相商。”

刚巧,狄青还真在。

他因去岁攻下云州的功劳,封邑又增加了千户有余,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宋武将第一人。又因为他和太子殿下、和范相公私交甚好,朝中的谏臣们一般不敢盯着他。这个春天,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时候。

内侍来官衙唤他的似乎,他还在琢磨官家找他有什么事儿呢。

他大方地打点了内侍:“请问……”

内侍不答反问:“将军在官衙而非禁军大营,是在做什么呢?”

狄青一怔:“西南那边的马匹产犊,我正在清点匹数。”

内侍颔首:“您不妨把这些也带上。”

狄青顿时露出明了的神情。在垂拱殿中看到太子殿下,和范仲淹、富弼、欧阳修的豪华阵容,也没有露出一点吃惊的神色。沉着声给每个人行了个礼后入座了。

扶苏饶有兴致地盯着他的手上:“将军手中所持之物为何?”

“回殿下的话,是西南马场的情况。”

狄青当着仁宗的面,毫不避讳地把手中的机要情报给了扶苏看。官家也露出好奇的神情,但没有让扶苏先给自己,反而坐在上首,露出了探头探脑的表情:“如何了?产犊多么?”

范仲淹等人反而被吓了一跳。

官家在养马这件事,朝臣们都有所耳闻。据说从马匹的选种、运输、到培育,全部有皇城司的影子。因为事关国家机密,寻常朝臣都没有过问的资格。

范仲淹因为稳居相位,知道得更多一点。他知晓马场在西南广源州的高山上。山间的气候寒凉,适合北边良种生存。最近的一两年,还会有养成的马匹送来禁军中,供骑兵们训练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