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> 130135(第14页)

130135(第14页)

如今,狄青自然而然地把一应资料先给太子殿下,而非官家。他可不是僭越之人。难道说养马一事,还和太子殿下有关?甚至说,全都是他的手笔!?

扶苏一句话,锤死了范仲淹的猜测。

他喜不自胜地说:“还是我有眼光,挑的种全都长成了。”

范仲淹等人:还真是!?

官家就更望眼欲穿了:“真的么?”

“真的真的。”

扶苏一边把资料递给官家,一边好心地向不明所以的范仲淹们解释:“五年前,我偶然发现了辽宋边境的一条走私线。就拜托王大人前去查看。结果那走私线上除了人口,还能运来北边的良马,就从柴家那里筹措了一些钱财,大肆购买马匹,运到西南的马场去养起来。哦对,当时漏给我们马匹最多的就是云州了。”

所以,云州才攻下得轻而易举。因为早被他们慢慢渗透成了筛子。

范仲淹:“那柴家?”

“就是前朝的那个柴家。”

扶苏想起柴家奴仆试图榜下捉他爹当女婿的旧事,不由得会心一笑。那时候,他们当家人柴咏知道真相以后,还一副天塌地陷、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。结果一听说自己可以赞助北伐,又瞬间满血复活了。

后来,他送去大笔银钱,官家又从自己的私库里掏了些,让王安石放开手脚、大肆采购。直到王安石把云州能盗来的马都买净了,西南的马场近乎满员,才告一段落。

后来,柴咏在证明过自己可以信任后,又被扶苏放到西北监督马匹养殖工作去了。毕竟人家是花了钱的,总不能只让他看着账本,要见到真实产出才能放心嘛。

地位上的甲方,责任上的乙方,小扶苏如是说道。

范仲淹闻言,露出了然的神色。柴家,也就是柴荣的后代,因赵家夺了他家的基业,这一家反而比别的家族更好信任。因为风吹草动都会被有心人举报,所以反而更需要兢兢业业,才能证明自己的忠心清白。

虽然,咳咳,有点儿缺德吧,但是好用的真的好用啊。对自家未来主君、现任弟子拥有无限滤镜的范仲淹赞道:“殿下这招果然高明。”

“没什么,没什么。”

扶苏还以为范仲淹在夸自己,擅长引入民间资本呢。根本没想到更厚黑的那一层去。

因为,柴家不是他精挑细选的,是自己非要招婿撞上来的啊!

正聚精会神检阅马匹情报的官家,从层层的白纸中露出一只眼睛。听到俩人对话后,露出了一言难尽的神色。

傻肃儿,范卿他不是在夸你啊。不,也算是在夸吧,但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!

仁宗露出无奈的笑意来。

心底软成一片。

哎,这孩子,大事上机灵得不行,怎么小事上傻乎乎的呢?

官家善意地选择了没戳穿,片刻之后收整了神情,正色看向了狄青:“狄卿,这上面说,最初那批种马诞下的良马,如今已有八成可以使用,此话是真是假?”

狄青:“回官家,大差不差。”

一般而言,一匹马从诞生到投入使用,需要整整四五年的时间。眼下这一周期,刚好是从育种到成熟的期间。

但战马不是一养成就可以使用的,还需要和士兵仔细磨合。骑兵们也需要和战马们建立默契,熟悉马上作战的技巧。

所以,从去岁开始,第一批次成熟的战马就从广源州运来投入汴京的军中。而今年,又有一批战马可以投入使用。先后两批战马的到来,使宋军的骑兵数,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数字。比宋夏战争之前,尤有胜之。

“换言之,此乃宋军对北边作战能力最强的时候。”范仲淹说道:“可要好好把握一番。”

听到这个惊喜,他终于有了点对北边作战的底气。也明白为何太子殿下说“要主动打”说得毫不亏心。

“诶?”扶苏大吃了一惊:“那一开始我说要打的时候,你们为什么没什么异议就把狄将军叫来了啊?”

还能是为什么呢?

官家,范仲淹等人都无语地看着他。

扶苏终于后知后觉,指了指自己:“就因为……我说了吗?”

对啊,不然呢。

他顿时哭笑不得:“不要这么对我有信心啊。这可是牵扯了大宋的国运的。”

主动挑起战火,还输了的话,大宋可真是有亡国危机的!那时候,神仙来了也难救。

欧阳修说了句公道话,准确切中了在座其余人的心态:“非是我等盲从,只是殿下您……实在成功了太多次,使人不敢不信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