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> 140150(第12页)

140150(第12页)

还是说你其实真想过?

“既然辽国使节团来了,我们当然得拿出最高规格招待,务必让他们感受到大宋对邻邦的热情、百姓生活的幸福程度,和我们大宋先进的当地治理水平。”

苏轼兴致高昂地说完后,挑了挑眉毛:“王大人,难道你就不心动吗?”

王安石:“。”

谁说他不心动了?

好歹也是考过了两次试,好不容易才当上的云州知州的。王安石怎么都不想被人看扁了去,何况还是被他讨厌的辽人。

两人在《求知报》也当过四年的上司下属,默契深厚。众所周知,《求知报》这地方你要没有点搞事儿精神,位置是坐不稳的。

王安石在委婉表达了自己也想“给辽国使节团一点震撼”的意思后,立刻问苏轼道:“你有什么想法?”

苏轼的眼珠子又转了转:“我突然想到了一计……”

他小声跟王安石讲了自己的想法。后者听完后神情尤为微妙,定定地看了苏轼一会儿:“你确定吗?”

“没事的,王大人,万一消息传出去了,问起首倡你供我出来就行。”

苏轼一副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的样子,拍了拍胸脯:“若说云州的特产,一般人觉得是蜂窝煤。但煤炭也不是哪里都有的。但是它!我可以保证哪里都能见到!当之无愧的特产。”

王安石:“……行。”

此时的辽国使节团们,还不知道他们将要经历什么。他们一路南下后,脑中只有一个念头:南方的春天真暖和啊。

宋人能够生在这么温暖的地界,也太便宜他们了。想想还真是令人嫉妒。

这样的念头在到达云州时达到了巅峰。

耶律重元等人远远在城门外,就等到了迎接他们的宋人官员们。使节团暗中互相交流了一个隐晦的眼神:看来此地的守备充足,斥候的视野能探到好远。

这不免使他们的心底蒙上一层阴影。云州乃是最先沦陷之地,但充其量也才六个月。这点时间就足够他们理顺城池吗?

但更震撼的事还在后面,他们被宋朝官员领到了会客的花厅。一进门,就被热腾腾的暖意包围了,宛如进入了酷暑。

“怎么这么热?”

“啊?这很热吗?”接待他们的队伍中,有个身量未足的少年。他捂着嘴,表现得十分惊讶的样子。

耶律重元开始还以为此人是那个姓王的领头的儿子呢,没想到竟是正儿八经的副手。他在心中又吐槽了几句宋人瞎胡闹,半大的黄口小儿也能当官儿吗?

此黄口小儿开口解释道:“可能因为我们宋国地处南边温暖之地,导致我我比较怕冷,所以爱点炭盆吧。”

辽国使节团:“……”

他们听完这句话,拳头默默硬了。一股莫名的邪火梗在心底。什么意思?辽国在北边,所以不怕冷吗?不点炭盆难道是因为我们不想点吗?春天还怕冷的娇气鬼,呵呵。

耶律重元不想口头上被比下去:“小苏大人还挺讲究。”

“主要是讲究得起。”

苏轼看着辽国人各个铁青着的脸色,险些乐出声来。他当然是故意的了。而且有什么可笑话我的?明明是你们身怀云州煤矿的宝山,还一点不自知,被我们大宋摘了桃子更可笑一点吧!——

作者有话说:猜猜苏轼要展示的云州特产是?猜对了发红包哦[撒花]

报告一下最近的病情:左胸疼的报告都拿到了,看报告显示不是大病,明天继续复诊一下。但运气不好,耳朵和牙齿都同时发炎了,正在一个个治。昨天不舒服的胃终于恢复正常了[彩虹屁]

第147章第147章耶律重元:你们的关注……

“咳!”

王安石突然以手掩口,重重地咳了一声,提醒苏轼见好就收:你就这样把家底全部吐露了,万一辽国的人越想越后悔,勾起逆反心,说什么也要把云州打回来可怎么办?

他借着用茶润嗓子的功夫,悄悄地瞪了苏轼两眼。后者无辜地抬头,望着小花厅的天花板,但也果真老实下来,没把炫耀的话说出口。

这一切没逃脱过耶律重元的眼神。

他不禁更加狐疑了:就这眼神交流,这默契程度,说是上司和下属谁能信?真的不是亲父子吗?但宋国的父子也是同姓的啊。这明明一个姓王、一个姓苏的,还真是奇怪啊。

但这种话,显然不方便拿到明面上说。他眼神飘移了一下,随口道:“这炭盆的模样倒是新奇。孤以前从未见过。”

他原本是随口找了个物件,试图转移话题缓和气氛的。结果仔细看了看那茶盅的模样,还真是新奇得紧:炭盆的盖子把手,竟是个小人的形状,仔细看看又不是小人,是个小神仙的法相!

小神仙带着大宋的幞头,一手捏着个元宝,一手握着判官笔。仔细端详,福气满满的脸上表情也分为两半。左半边眉眼弯弯、笑意盎然、右半边眉头紧锁,威严横生。

作为神仙的法相来说,未免可爱过头。但是是年画娃娃吗?好像也不像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