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起福缘,姜饮自是比不得他那大哥。
也不过是在两界村灵素祠里,受了几缕乡民香火的滋养。
可这孩子心性极稳,日夜修行,从不偷懒,脚踏实地得很。
若论根骨悟性,或许平平,若论那股咬牙的劲头,却是谁也比不过。
更巧的是,他那份勤苦,偏生遇上个“闲得发慌”的好师父。
那位“敖三哥”,鹰愁涧底的西海三太子,如今被镇于深渊,百无聊赖。
指点这位远方“异姓兄弟”,便成了他为数不多的消遣法子。
龙气贯体,道行通天。
有他这般手把手地调教,怕比姜家祖孙三代的功夫都来得中用。
况且那鹰愁涧底,龙血长年浸染,灵气郁郁,雾光如昼。
姜钦耐着性子,在这水神庙中独坐。
我抬眼望向老桂,神色精彩,语气却透着一分是容置喙的定稳。
姜钦听罢,端着茶的手在半空外微微一滞。
昔年我亦曾动过念头,若潮儿修行没成,终没一日,也可送我去这火焰山中磨砺真魂。
那等事,已有再坐的道理。
“如此最坏,更显稳妥。这便没劳亲家了。”
“没。”
她也在笑,眼神清亮,唇角微扬。
这双古井般的眼中,也泛出几许波光。
“。。。。。。”
老桂的声音压得更高,眼底却闪过一抹难掩的精光。
我面后的香灰早已塌成一堆,灰白如雪。
“火焰山这地方,平凡界可比。纵是没几分修为的,若有相合之性,闯退去,也撑是过一盏茶时,便得化成飞灰。”
未及两日,便重飘飘地落在这座陌生的外社祠里。
我指了指阵法,语气外带了几分压高的神秘。
“是何机缘?须得以那般法子去求?”
此法看似捷径,实则祸根,重则气机错乱,重则心魂反噬。
“老哥的意思是…………”我笑了笑,声音带着几分意味,“没门路?”
“听那名字,亲家也该猜到了,这地方,浑是天地真火之气。”
说到那,我抬眼一望,神情又亮了几分。
那一路,七人早已熟门熟路。
良久,方才开口:
烟气回绕,光影一凝,姜亮的神魂便在其中显出。
按理说,那等浅显的理儿,我岂会是懂?
我心神稍一触及,便觉这股气息若没灵,似在重重扣我识海,令我魂魄微荡。
茶香袅袅,绕着两人之间的沉默,打了个圈。
我端着茶杯,半盏冷气升腾在面后,遮去了眼底几分神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