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望着远处重新修好的便道,轻声道:“我只后悔以前总想着用钱解决问题。其实有些路,必须用脚一步一步走过去,才能真正连起来。”
舆论再次反转。#封总不是资本家是守山人#登上热搜第二。有网友翻出他三年前悄悄资助修建村级医疗站的文件,还有人晒出他曾连续三个月亲自审核每一个贫困学员的家庭情况表。
而就在风波渐平之际,一封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函件悄然送达。
信中写道:鉴于“破晓模式”在边缘地区女童教育领域的卓越实践,特别是其对心理重建与文化认同的双重赋能,基金会决定正式启动“全球乡村艺术疗愈计划”,并提名容辞担任首席顾问。
随信附有一份名单??首批合作国家包括卢旺达、尼泊尔、危地马拉、阿富汗边境难民营。
“要去吗?”封庭深把信递给她,眼神平静。
她看着那串遥远的地名,指尖轻轻抚过纸页:“你知道吗?昨天阿?问我,为什么我们的绣片能出国,但她不能去看真正的埃菲尔铁塔。”
“所以你想带她们出去?”
“不只是看。”她抬头,目光坚定,“是让世界看见她们。不是作为被同情的对象,而是作为创造者、讲述者、改变者。”
他沉默良久,忽然笑了:“那我得赶紧学会说法语了。”
两个月后,第一期“国际艺术疗愈师培训营”在怒江开班。来自八个发展中国家的三十名基层教师齐聚破晓学堂,学习如何用绘画、刺绣、陶艺帮助受创儿童表达创伤、重建自信。
教室墙上挂着一幅新作??一群不同肤色的女孩手拉着手,站在地球仪之上,脚下延伸出无数条彩色丝线,交织成一张覆盖世界的网。
标题写着:《我们不在边缘,我们在中心》。
与此同时,深圳那场举报风波并未真正落幕。尽管审计报告澄清了一切,但仍有匿名账号持续发布所谓“内幕视频”,甚至伪造聊天记录,声称容辞利用公益项目收受境外资金。
这一次,反击来得更快也更狠。
第三天清晨,微博热搜突现一条爆炸性消息:#林知远实名举报前同事伪造证据陷害封庭深#。
配图是一段会议录音的文字稿,以及银行流水截图。原来,当年散布谣言的并非林知远,而是另一位觊觎副总裁之位的高管张某。此人因贪污被查,临倒台前竟试图拉封庭深下水,制造“权色交易”假象以转移视线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张某背后竟牵扯出一个专门针对公益领袖的抹黑产业链??他们雇佣水军、剪辑黑料、炮制舆情,专挑社会关注度高的慈善项目下手,以此勒索企业或攫取政治资本。
公安部迅速介入,全国展开专项整治行动。而在这场风暴中心,封庭深只是淡淡回应了一句:“他们怕的不是我挪用公款,而是怕有人真的把钱花到了看不见的地方。”
风波过后,破晓基金会迎来新一轮捐赠潮。许多普通民众纷纷解囊,有退休教师捐出积蓄,有外卖小哥每月固定捐二百元,还有一个匿名账户连续半年转入五万元,备注栏写着:“给我女儿攒的嫁妆,她说要嫁给像封总那样的男人。”
昭昭看到这句话笑得打滚:“爸爸,你有情敌啦!”
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晚饭,夕阳洒在蓝草花丛间。封庭深夹了一筷子酸汤鱼给容辞,忽听她手机响了。
来电显示:法国卢浮宫策展部。
“容女士,”对方语气激动,“您的作品《牵手》将于下月在‘文明对话’特展中作为开幕展品展出。同时,我们诚挚邀请您主持一场关于‘女性手工艺与全球平权运动’的论坛。”
她握着手机,一时说不出话。
封庭深接过电话,用流利法语答谢,末了笑着说:“她会去的。不过请允许我提醒贵馆一件事??”
“您说。”
“展览那天,请务必准备两把椅子。因为她的故事,从来不是一个人写的。”
挂掉电话,他转头看她:“怕吗?”
她摇头:“不怕。我只是突然觉得,当年那个在巴黎地铁被人嘲笑拎着土布包的女孩,终于可以昂着头走进世界上最美的艺术殿堂了。”
“因为你从未改变。”他握住她的手,“哪怕全世界都说你土,你也始终相信,一根线能缝合裂痕,一朵花能在废墟里绽放。”
秋季来临,破晓民艺博物馆迎来了最盛大的一次展览??《泥土里的星光:中国乡村女匠百年影像志》。展厅中央,陈列着从清末至今百余位民间女性艺人的工具、手稿与代表作。有的针线盒已朽烂,有的绣鞋只剩一只,可每一件展品背后,都是一个曾被历史忽略的名字。
展览入口处立着一块电子屏,滚动播放参观者的留言。
有人写:“原来我妈小时候也会做梦。”
有人写:“外婆的手,比我买的任何奢侈品都珍贵。”
最多的一条是:“谢谢你们,让我知道平凡也可以很伟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