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深夜,战斗结束。
清点战果:歼敌八百余,俘虏三百,击沉敌舰七艘,缴获火炮二十四门、西洋步枪五百余支,以及大量加密通信设备与账本资料。
于谦亲自押送俘虏首领回城审讯。经翻译审问才知,此人竟是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副总督,奉命执行一项名为“蓝鲸行动”的绝密任务??扶持傀儡政权,取代韩度掌控南海贸易网络,并承诺五年内向投资者分红三倍利润。
而资金来源,赫然写着:“泉州林氏、金陵谢家、广州陈府、苏州吴宅、杭州赵宅??五大家联合出资。”
“果然是他们。”韩度看完供词,冷笑不已,“为了财货,竟不惜勾结外敌,卖国求荣。”
他提笔写下一道命令:“将所有供词原件密封,由最快飞鸽送往京师大理寺卿李怀恩手中。此人虽非书院出身,但素来刚正,必不会袖手旁观。同时,将缴获武器全部熔铸成一口铜钟,铭刻‘卖国者死’四字,悬于霍利斯城中心广场,每日晨昏敲响两次,警醒世人。”
于谦犹豫道:“此举是否会激化矛盾?毕竟五大家在朝中党羽众多……”
“正要激化。”韩度打断,“温吞水治不了毒瘤。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痛,才会知道什么叫恐惧。我要让全天下的商人明白??谁若背叛大明,纵然富可敌国,我也必诛之而后快。”
数日后,王元吉悄然离港。
他乘坐一艘不起眼的商船,化名为“周文远”,携带大量伪造文书与银票,以收购丝绸茶叶为名,踏上归途。临行前,韩度交给他一枚玉佩,内藏微型蜡丸,记载着龚平、小松灵子及东印度公司往来的全部密电译码。
“若你在途中遭遇不测,便将玉佩吞下。”韩度沉声道,“只要有一口气在,就要把真相带到京城。”
王元吉含泪叩首,登船而去。
一个月后,京城。
一场暴雨席卷紫禁城,雷声滚滚,仿佛天怒。
乾清宫内,年轻的皇帝朱允烨颤抖着手打开那份来自南海的密信。当他看到“若再敢动我书院一人,我不介意亲自回京,教他如何做人”这句话时,手中的茶盏啪地摔碎在地。
“韩……韩师他……真的敢回来?”他喃喃自语。
身旁老太监低声劝道:“陛下,如今五大家势大,兵部、户部皆为其党羽把持,贸然与韩度决裂,恐生内乱啊……”
朱允烨猛地抬头,眼中闪过一丝久违的锐气。“你们懂什么?韩师若真想造反,早在三十年前就做了。他之所以隐忍至今,为的是大明海疆安宁!而这些人……”他指向窗外风雨中的皇城,“一个个蝇营狗苟,只为私利,竟敢勾结外敌,玷污祖宗江山!”
他猛然起身,喝令:“拟诏!即日起,彻查五大家海外资产、通商记录、军械交易,凡涉叛国者,抄家灭族,绝不姑息!另派钦差大臣赴闽粤两地,接管沿海卫所,重开海禁试点,唯韩度书院子弟可用!”
圣旨下达当日,江南震动。
泉州港外,林氏家主正在宴请东印度代表,觥筹交错之际,忽闻三百铁骑破门而入,为首校尉高举圣旨: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查林氏勾结夷狄,私贩火器,罪证确凿,即刻查封家产,拘押族中男丁,女眷充入教坊!”
同一时刻,苏州、杭州、广州等地相继爆发抓捕行动。
五大家百年根基,一夜动摇。
而在遥远的霍利斯城,韩度站在灯塔顶端,望着东方升起的第一缕晨光。
海风拂面,烟火袅袅。
他知道,这场博弈远未结束。前方仍有荆棘遍布,权谋翻覆,生死难料。
但他亦知道,只要火种不熄,大明的海疆,便永远有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