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竟这份议策,不止涉及到抡才,而由抡才,还牵出了官学等事宜,这样经门下省审议过的议策,真要移交到尚书省来具体执行,除却会牵扯到礼部外,还将牵扯到户部,毕竟任何决策的推行,没有实际的钱粮支持,这无疑是空中楼阁,风一吹就垮掉了。
这还不算完呢。
哪怕中枢层面理顺清楚,明确了对应职责,这还需经过地方道、府、县三级来逐步的向下去推。
张洪不是初入官场的新人,他是在地方待了许久,官至西凉道刺史,后才迁任中枢担任要职的,所以对于地方的情况,他要比朝中不少大臣,特别是品级要低些的,更为了解地方的实际。
人,事,钱皆牵扯到了,这在地方就不是小事。
办好了,一切好说。
办砸了,那就坏了。
也正是在这等态势下,使得地方有司,在接到中枢颁发的政令时,势必会层层加码,这其中有不少,是某个位置上的人,出于种种考虑下做的,跟这件事本身并无关联,如此就导致很多事到最后就变了形。
“此事牵扯太大,且距明岁召办会、殿两试不远了,这份奏疏先留在御前,朕要好好思量下。”
不知过了多久,楚凌这才合上奏疏,表情凝重的看向张洪,“等朕思量出头绪来,会召卿,还有有司诸臣到御前商榷此事,不过卿所想,朕是能看出用心的,这段时日,卿要好好衡量一下,待到御前廷议召开时,要想好怎样分说。”
“臣遵旨!”
张洪立时作揖拜道。
但在张洪心底却生出激动,天子没有急着表态,甚至要留该策在御前斟酌,这在张洪看来要比眼下表态要好。
这证明天子是重视此事的。
虽说他呈递该奏疏,多少是有些不符时宜的,毕竟在此前,中枢层面明确了要对东吁叛逆展开攻势,但是在张洪看来,不能就因为这件事,从而忽略别的事宜,在同期下中枢还有很多事宜是要处置的。
难,谁都知道。
可不能因为难,就不做事了。
如果在中枢,很多大臣都是这样的想法,那大虞的核心利益又该如何确保?
“给太医院取道旨意。”
在张洪揣着此等情绪离开御前,楚凌看着张洪的背影渐渐远去,过了许久,楚凌这才伸手对李忠道:“要定期给御前所定诸臣诊断身体,御前定下的名录,乃是国朝肱股栋梁,朕不希望这批肱股栋梁,因为一些纰漏导致身体出现状况,这对朕,对国朝,损失太大了。”
“奴婢遵旨!”
李忠立时作揖拜道。
但同时在心底生出惊意。
要知道,太医院这边,跟先前已经不一样了,一批庸才是被裁撤掉的,而有一批良才被特擢其中。
关键是太医院这边,还有着严格的制度,人,药,诊等方面,是有着对应流程的,这也避免有别有用心之辈想要插手太医院。
且太医院是绝对掌控在御前的。
在这等背景下,御前后续将出一份名录,由太医院负责定期诊断,这对能进此名录的大臣来讲,那绝对是一份殊荣。
而这份殊荣的背后,是会在朝引起对应影响的。
对于李忠所想这些,楚凌丝毫没有在意,自他去上林苑以来,对于入口的,不管是吃的,还有药,那都是很看重的,这是不能有丝毫纰漏的。
他本人,还有他看重的,在这方面都必须要格外注意,以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。
不过楚凌眼下的注意,却不在这上面,而是在张洪呈递的那份奏疏上,因为其中的不少内容,是跟他所想不谋而合的,他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,先将一部分试行起来,毕竟这是牵扯深远的大事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