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尘的脸第一次出现波动。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,喃喃道:“我也……曾经有个妹妹……她喜欢吃桂花糕……”
刹那间,他手中的灰白玉笛发出哀鸣,自行碎裂。他整个人僵立原地,眼中冷漠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迟来的悲恸。
“我忘了她多久了……”他跪下,双手掩面,“师父说忘记才能成佛……可我现在才懂,若连她都忘了,我又算什么和尚?”
苏渺走上前,将手放在他肩上:“你可以不必成佛。你只需要做一个记得她的人。”
三天后,铜铃寺废墟之上燃起熊熊篝火。三百僧侣遗体被妥善火化,骨灰盛入陶罐,罐身刻下他们的真实姓名与生平片段。苏渺亲自执笔,写下《心灯录?西南篇》,并将净尘交出的“忘川引”残卷投入火中。
火焰升腾之际,空中浮现点点星光,一如桃林那夜。其中一颗格外明亮,久久不散,似在微笑。
归途上,苏渺收到陈砚寄来的信。信纸粗糙,字迹稚拙却认真:
>“苏姐姐:
>
>我把大家的故事都写下来了。一共一百零七个。有人说我写得太慢,一页纸改了十几遍。可我觉得,慢一点好,不然对不起那些等了一辈子才被人听见的话。
>
>昨晚我又做了梦。梦见海边来了好多船,船上都是陌生人,但他们看见我就喊‘恩人’。有个老爷爷递给我一本发黄的账簿,上面记着一百年前哪户人家捐了米、哪条渔船救了落水娃……他说这是‘人心的债’,要我还。
>
>我不懂。但我想,也许讲故事的人,本来就要替别人背一点东西。
>
>对了,今天有个小女孩来找我。她说她爹临死前一直念叨‘灯塔少年救过我’。她送来一双亲手做的布鞋,说希望我能走得更远。
>
>我穿着它走了十里路,脚底没起泡,心里却热得很。
>
>苏姐姐,你说我们是不是也在变成灯?
>
>??砚”
苏渺读完,久久无言。她抬头望向天空,云层裂开一线,月光洒落如练。她取出双鱼玉笛,轻轻吹奏。
笛声悠扬,越过千山万水,传至东海孤岛。陈砚正在灯塔顶层整理书稿,忽觉窗外海风送来熟悉旋律,不由自主拿起玉笛合奏。两道笛音遥遥呼应,竟在空中交织成环,久久不散。
而在极北冰原,那支冰雕玉笛内部的心脏,猛地跳动了一下,比以往更加有力。
风雪中,童声再次响起,这次多了许多回应??
>“我记得你。”
>
>“我记得你们。”
>
>“我们都还在。”
祭坛石碑彻底崩解,第九支笛子缓缓升起,迎着远方传来的双笛共鸣,轻轻震颤,仿佛在试音。
它尚未找到主人,但已开始苏醒。
万里之外,长安书院讲堂内,陈砚站在一群新来的少年面前,手中捧着厚厚的《心灯录?续章》。他清了清嗓子,翻开第一页,轻声说道:
“从前,有一座岛上,住着一个听不见海哭的孩子……”
台下有人举手:“后来呢?”
陈砚笑了:“后来啊,他学会了倾听。然后发现,原来整个世界,都在等着一个人来说:‘我在听。’”
窗外春风拂过桃林,花瓣纷飞如雨,落在纸上,竟化作一个个微小的名字,静静闪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