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错练邪功,法天象地 > 第576章 夫妻合力凶手竟是她(第2页)

第576章 夫妻合力凶手竟是她(第2页)

>“我曾以为引导他人释放情绪就是救赎。于是我在‘圆桌会’上鼓励一名寡妇回忆丈夫临终惨状,直到她歇斯底里撞墙昏厥。我说这是‘穿越痛苦’。后来我才明白,我只是享受看别人崩溃时那种掌控感。

>我让她反复讲述,录音私藏,甚至模仿她的哭腔取乐。我以为没人知道。

>直到某天,她女儿来找我,平静地说:‘母亲已于三日前自缢。她留遗书说,对不起我,因为她发现自己活得像个笑话。’

>那一刻,我才意识到??我不是医者,我是刽子手。”

文章引发轩然大波。次日清晨,京城七处“倾听屋”被人泼漆焚烧,墙上留下血红大字:“伪善者不得安眠!”更有匿名檄文传遍街巷,称“言语司实为洗脑机关”,号召百姓揭发“心理邪教”。

阿弦怒极,欲下令彻查幕后黑手。唐绾绾却拦住他:“不必抓人。让他们骂,让他们烧。但凡真理,不怕火炼。”

她反而下令开放所有“倾听屋”档案,允许百姓自由查阅近三年活动记录,并设立“公众质询日”,任何人均可当面质问主持者言行。同时推出新规:**所有倾听过程必须开启双录系统(声音与影像),资料保存三年,随时备查;参与者有权在任意时刻喊停,并获得独立第三方心理评估支持。**

此举震动全国。起初质疑声四起,认为此举侵犯隐私。但一个月后,舆情逆转。河北一桩冤案因一段被保存的倾听录音得以翻案??原来当年县令逼供时伪装成“心理疏导”,诱使嫌犯承认莫须有罪行。录音曝光后,朝廷震怒,连贬三级官员。

民间渐有谚语流传:“宁听真言一句,不闻颂歌千篇。”

冬至前夕,心钟树第十四片叶子悄然舒展,新诗浮现:

>“当我终于说出‘我恨你’

>你没有反驳,也没有流泪

>你只是说:谢谢你告诉我真相

>那一刻,我的恨变成了痛

>而痛,是可以被抱住的。”

唐绾绾携小满前往皇城外的“回声广场”,那里已建起第一座“无声碑林”。百块石碑林立,每一块都镌刻着来自投信井的匿名心声。有人写:“我嫉妒妹妹嫁得好,所以我偷偷毁了她的婚书。”有人写:“父亲打我三十年,昨晚我梦见他老了,蹲在地上捡柴,我走过去,给他披上了外套。”还有人写:“我爱上了自己的老师,明知不可能,仍每天绕远路去看他窗前的灯。”

一位盲童牵着母亲的手走过碑林,忽然驻足,伸手抚摸其中一块石头,轻声问:“妈妈,为什么这块摸起来是热的?”

母亲愣住,随即落泪??那是她投入井中的信,关于她流产三次却不敢告诉丈夫的真实痛苦。她不知何时已被刻上石碑,更不知为何独这一块常年温润如体温。

当晚,唐绾绾收到一封无署名信,纸张特殊,似某种动物腹膜制成,透光可见细微脉络。信中仅有一句:

>“你打开了门,但门后的东西,未必是你能关上的。”

她凝视良久,唤来阿弦:“查近三个月全国异常死亡案例,尤其是与‘倾听’相关者。”

调查结果令人骇然:十二人自杀,均曾在不同“倾听屋”参与深度倾诉疗程;三人失踪,最后一次露面是在参加名为“灵魂赤裸之夜”的封闭工作坊;另有一名少女跳井前留下日记:“他们说我压抑太久,必须把所有黑暗倒出来才能重生。于是我说了……然后他们把我当成怪物。”

唐绾绾立即签署紧急令:**全面暂停一切高强度集体疗愈项目,严禁任何形式的情绪逼迫或记忆挖掘;所有从业人员重新接受伦理培训,考核不合格者吊销资格证。**

她亲自赶赴洛阳,调查那场导致少女死亡的工作坊。主办者是一名自称“觉醒导师”的男子,早已逃逸。现场遗留大量录音带,播放后内容令人窒息??导师不断诱导参与者回忆童年创伤,甚至编造虚假记忆:“你一定被亲人侵犯过,只是你忘了。”“你母亲其实早就想杀你。”

唐绾绾坐在空荡的会场中央,听着磁带里此起彼伏的尖叫与哭泣,忽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。她想起裴仲言的话:“语言一旦脱离土地,便会沦为表演。”而现在,它已变成利刃。

小满轻轻握住她的手,在掌心写道:“你也害怕了吗?”

她苦笑:“怕。但我更怕闭嘴。”

回到长安后,她做了一个惊人决定:**邀请那十二位死者家属齐聚京师,举办一场名为“亡者之声”的特别倾听会。**不设主持人,不限形式,只需每人带来一件逝者遗物,并讲述他们心中的遗憾。

会议当日,雪花飘落。十二个家庭围坐一圈,手中抱着旧衣、书信、半截铅笔、褪色照片……一位老父捧着儿子的军帽,哽咽道:“他退伍后总做噩梦,我去求心理师帮忙,那人却说他‘不够勇敢’,逼他一遍遍演战场上的事。最后一次,他演着演着,突然拔刀割腕……他说,‘这次是真的了’。”

全场寂静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