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绑定打卡系统,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> 第264章 熊熊熊熊熊二合一(第2页)

第264章 熊熊熊熊熊二合一(第2页)

部分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,封锁边境,切断境内驿站供电;

宗教极端组织宣称“婴儿是撒旦化身”,发动袭击未遂;

一家跨国科技巨头秘密启动“逆共感计划”,试图利用AI模拟群体意识以夺取控制权。

但抵抗的力量更为强大。

“守护星回”运动迅速席卷网络,尽管大多数平台已被关闭,信息仍通过驿站之间的隐秘通道流传??有人用摩斯密码敲击水管,有人将讯息藏在民谣歌词中,还有人把自己的梦境录制成音频,在深夜电台循环播放。

李悠南决定离开青城。

“她需要看到更多。”他对乌湖说,“她的共鸣范围在扩大,如果我们一直待在这里,只会让其他地方的人拼命往这边挤,引发混乱。”

他们收拾行装,带上星回和一本新的笔记本。这一次,不再是为了记录旅程,而是为了播种。沿途种植共感植株,激活沉睡驿站,引导当地人建立自己的共感仪式。没有宣传,没有演讲,只有存在本身就成了召唤。

第一站是敦煌。

那里的蓝色矿石已不再封印记忆,反而成为一面“情绪镜子”,任何人靠近都会看到内心最深处的画面。有人痛哭失声,有人释然微笑,也有人终于敢面对战争留下的创伤。李悠南将一株幼苗埋入沙土,浇上星回的一滴唾液(他们在实验室确认过,其中含有高浓度活性情感因子)。三天后,整片戈壁开出荧光小花,随风起伏如海浪。

接着是云南边境的一个傈僳族村落。那里从未建过驿站,但村民们世代传唱一种被称为“魂语”的古老歌谣,据说能与逝者对话。当星回收听到这首歌时,竟跟着哼出了下半段??一段连老祭司都不知晓的失传章节。当晚,村后山崖裂开缝隙,露出一座石室,内有一块与南极水晶环材质相同的石碑,上面刻着七个象形符号,恰好对应七大核心驿站。

“我们从来不是第一个。”老祭司抚摸石碑,泪流满面,“我们只是最后一个还记得的人。”

旅途持续了整整半年。

他们走过战火纷飞的叙利亚难民营,用共感花园为孩子们筑起一片安宁之地;

登上印度洋孤岛,帮助渔民重建因海啸毁灭的社区;

深入亚马逊雨林,与部落长老共同修复被砍伐的精神神木。

每一次停留,星回都在成长。她两岁时学会说话,第一句不是“妈妈”或“爸爸”,而是:“疼,左边。”

十分钟内,缅甸一处偏远村庄传来消息: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突然痊愈,医生无法解释原因。监控显示,发病当天,她曾对着天空微笑,嘴里嘟囔着“宝宝抱抱”。

科学家们提出假说:星回或许具备跨时空情感投射能力,能够将他人痛苦暂时吸纳至自身神经系统进行缓冲,再以治愈形式返还。这种机制类似于免疫系统的“记忆细胞”,但她处理的是情绪创伤而非病毒。

联合国成立“第九境观察委员会”,邀请李悠南担任首席顾问。但他拒绝了办公室,选择继续流浪。“制度会僵化,规则会束缚。”他说,“而共感必须保持流动。”

三年后,星回五岁。

她已能自如控制共鸣强度,甚至可以指定影响范围。在一次非洲旱灾救援中,她闭眼静坐两小时,随后方圆百公里内所有人同时产生强烈“饮水渴望”,促使各国紧急调运物资。救援效率提升十倍。

更惊人的是,越来越多成年人开始觉醒“次级共感能力”。他们虽不能像星回那样引发全局共振,却能在小范围内感知他人情绪并作出预判。教师能提前察觉学生心理危机,医生能在病人开口前了解其痛苦根源,夫妻间的争吵大幅减少。

教育体系彻底变革。传统课堂被“共感圈”取代,学生围坐一圈,轮流分享内心感受,其他人不做评判,只给予能量支持。考试不再是知识测试,而是情境共情演练??比如模拟难民处境,要求参与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分配决策,并实时反馈彼此的心理波动。

犯罪率骤降。监狱改造项目引入“情感镜像疗法”,罪犯每日观看受害者的真实记忆投影,直到产生真正悔意为止。暴力冲动被视为“共感阻塞症”,治疗方式是长期参与集体冥想与艺术表达。

但也有人选择退出。

“情感共产主义剥夺了隐私!”反对者成立“个体同盟”,主张保留纯粹的自我边界。他们移居地下城,使用电磁屏蔽装置隔绝外界信号,生活在一个没有共感的世界。

李悠南曾受邀访问这座地下城。他走进一间完全隔音的房间,坐在一位母亲对面。她的眼眶通红:“我女儿去年参加了共感夏令营,回来后就说‘我能听见邻居的悲伤’。现在她每天哭,因为她‘感觉全世界都在痛’。你们给了孩子超能力,却没教她们如何保护自己!”

他沉默良久,最后说:“你说得对。我们确实忽略了这一点。”

回去后,他联合心理学家、神经学家与艺术家,开发出一套“共感防护训练法”。包括呼吸调节、情绪锚定、心灵结界构建等技巧,帮助敏感者学会过滤信息洪流。星回亲自示范教学视频,用童话故事讲解“心灵花园”的打理方法??哪些情绪需要浇水,哪些该修剪枝叶,哪些要深埋土中休眠。

十年过去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