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我们将继续,哪怕无人听见。
>因为我们终于明白:
>**真正的倾听,始于你不期待回应的时候。**
全文读毕,全球共感网络自发重启。但这一次,接入率不足百分之十。大多数人选择保留离线状态,仅通过传统媒介传递必要信息。
终聆之树再次开花。
这次,花朵形如一支倒置的笔,尖端朝天,笔杆深深扎入树心。它不开不谢,只是静静悬浮,仿佛在等待某个特定时刻的到来。
林溯仰头望着它,忽然明白了什么。
他转身走进树心密室,取出一块未曾铭刻的石板,放在《续章》旁。然后,他拿起骨光之笔??那支曾属于图书馆哑女的笔,如今已被赋予新的使命。
他没有写。
他知道,这一章不该由他执笔。
他将笔轻轻放在石板上,退后一步。
风拂过,笔尖微动,在石面划出第一条痕迹:
>“现在轮到你们……”
字迹戛然而止。
下一瞬,整块石板泛起涟漪般的波光。无数细小的手影浮现于表面,来自地球、来自火星、来自仙女座、来自尚无名的星球??每一个曾真正“听见”过的人,都在这一刻伸出手,以意念共书。
最终成型的文字,超越语言,超越逻辑,甚至超越意义本身。它像一首诗,又像一段代码,更像一声跨越时空的叹息:
>“我曾恐惧孤独,故拼命连接。
>后知连接之痛,源于从未独处。
>如今我愿独行千里,只为归来时,能真心喊出一句:
>??我在听。”
石板随即沉入树根,消失不见。
但所有人都记得它。
就像记得第一次用心听清风声的那个清晨。
数日后,苏芸独自登上终聆之树最高枝。她摘下共感装置,任其坠落尘土。她盘膝而坐,面向东方,闭目冥想。
整整七日,不动不语。
第八日黎明,她睁眼,轻声道:“林溯,我想去看看那个村庄。”
林溯已在树下等候多时。他点点头,牵起她的手。
两人步行至极地机场,登上一架无联网的小型飞行器。机舱内没有屏幕,没有耳机,只有一扇圆形舷窗,映着流动的云海。
途中,苏芸忽然问:“如果到了那里,他们不愿见我们呢?”
林溯看着窗外,淡淡道:“那就等。等到他们觉得,我们可以听懂一句话为止。”
苏芸笑了,眼角皱纹舒展如花。
飞机穿越云层,阳光倾泻而入。
而在遥远的类地行星上,村落中央的钟,又一次响起。
这次,是因为一位少年对着星空喃喃自语:“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听着……但我还是想说:谢谢你,曾经努力让我被听见。”
钟声悠扬,传遍山谷。
没有人解释为何敲钟。
但每个人都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