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为变法,我视死如归 > 第260章 王小仙 我可以罢相(第2页)

第260章 王小仙 我可以罢相(第2页)

十月初一,他抵达金陵,住进江南学政衙门偏院,不设仪仗,不闭街巷。次日即召见涉案官员,当堂审讯。证据确凿后,他当众宣布:“主考官斩立决,副考官流三千里,涉事士绅一律革去功名,子孙三代禁考科举。另,所有被黜落考生重新笔试,由我亲自监考。”

百姓闻之,万人空巷。

考试当日,天降细雨。赵昭立于考场檐下,手持油纸伞,一身青袍,毫无帝王威仪。考生鱼贯而入,有人经过时忍不住跪地叩首。他连忙扶起:“不必行礼。你们考的是国家,不是我一个人。”

午后,一名白发老儒拄杖而来,颤声道:“老朽教书五十载,亲眼见过三朝科举。从未想过,有生之年能见天子为寒门执伞监考。”

赵昭望着他,郑重作揖:“是朕,欠你们太久了。”

案件终结后,他在《中央公报》发表长文《科举之殇》,痛陈千年选才制度的积弊:“我们曾以为八股取士是公平之路,实则它早已沦为权贵世袭的遮羞布。多少天才少年困于贫贱,不得提笔?多少庸碌子弟凭爹娘钱财买通关节?今日起,废除八股文,推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,科目涵盖数学、物理、历史、公民、外语。分数面前,人人平等。”

政策一出,保守派哗然。礼部右侍郎当廷脱帽撞柱,嚎哭不止:“祖制崩矣!斯文扫地!”

赵昭冷冷道:“你哭的不是斯文,是你再也无法靠关系让儿子进翰林院了。”

与此同时,柳素娥率“反贪特别行动组”南下福建,查处一起军械走私大案。某水师提督勾结外国商船,私自出售战舰零件,换取鸦片与奢侈品。更令人发指的是,船上查获一本账册,记录着近五年来向朝廷虚报军费高达白银四百万余两,相当于两年海军预算。

柳素娥未等批复,直接调动海军陆战队包围提督府,将其全家拘押。行动中遭遇顽抗,两名巡查使牺牲,三人重伤。

捷报传回京城那夜,赵昭独自前往阵亡者灵堂祭拜。两位年轻女子,一位二十四,一位二十六,皆出身贫寒,因考入女子警校而改变命运。她们的照片挂在墙上,笑容灿烂。

他献上白菊,低声说:“对不起,是我让你们走在了太前面。”

第二天,他签署命令:全国军队财务全面审计,所有将领财产公开申报;设立“军事监察院”,直属国家主席,独立于兵部之外;凡贪污军饷、私卖军备者,不论官职高低,一律军法从事,株连家属。

他又追授两位女巡查使“正义之盾”勋章,追认为烈士,并下令编写《巾帼英烈传》,列入中学教材。

民间震动。

有老学究怒斥:“妇人干政,阴阳颠倒!”

街头茶馆里,却有工人拍案而起:“你女儿饿死时,你怎么不说天理?现在人家为国捐躯,你倒讲起阴阳来了?”

十二月初八,腊八节。京城飘雪,银装素裹。

赵昭在皇宫开设“百姓食堂”,邀请三百名孤寡老人、流浪儿童、清洁夫役入宫共进腊八粥。他亲自盛粥、递碗,与老人聊天,听孩子背诗。一个小女孩问他:“皇上叔叔,你说每个人都很重要,那我长大也能当官吗?”

赵昭笑着点头:“当然。只要你肯读书,肯努力,将来不仅能当官,还能制定法律,管着我呢。”

小女孩眼睛亮晶晶的:“那我要做个不让妈妈挨打的官!”

全场静默,继而掌声雷动。

当晚,赵昭写下日记:“今日方知,所谓权力,不是让人畏惧,而是让人相信??相信善有回报,相信努力有用,相信弱者也有尊严。这才是变法的核心。”

新年将至,万象待新。

正月初一,赵昭发布《壬子年新政宣言》,宣布五项重大改革:

一、实行普选制试点,在十个府县开展基层人大代表直选;

二、建立国家医疗保障体系,农民缴纳少量费用即可享受基本诊疗;

三、开放言论自由,废除报刊审查制度,允许民间办报;

四、设立“国家创新基金”,奖励发明创造,专利保护三十年;

五、启动“城市改造计划”,拆除危房,修建公厕、路灯、排水系统,改善市容民生。

外国使节震惊。英国公使私下感叹:“这位皇帝不像东方君主,倒像西方革命家。”

赵昭听闻一笑:“我不是革命家,我只是个不愿再看着百姓受苦的普通人。”

春天来临之际,敦煌传来好消息:经过专家鉴定,确认“文明火种窟”中的唐代手令确为太宗亲笔,内容与史书记载相符,且有宫廷印鉴佐证。国际汉学界轰动,日本、法国、德国学者纷纷申请前来考察。

赵昭批示:“欢迎各国学者,但必须与中国学者联合研究,成果共享。文明不属于某一个人,也不属于某一个朝代,它属于全人类。”

与此同时,那枚玉簪的调查也有了突破。根据纹饰比对,出自洛阳一家百年老字号“云霞阁”,专为贵族女子定制首饰。查档发现,二十年前曾有一位姓崔的贵妃遗孀订制过同款玉簪,而这位崔氏,正是当年东宫太傅之女,赵昭父皇的表妹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