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七零易孕娇娇女,馋哭绝嗣京少 > 第633章回来又要出国(第2页)

第633章回来又要出国(第2页)

>却在同一片月光下流泪。”

科技层面亦迎来突破。哈佛与中科院联合团队证实,人类大脑在深度共感状态下会分泌一种新型神经肽,暂命名为“联素”(Connectin),它不仅能增强同理心,还能修复早期心理创伤。药企迅速研发出基于玉晶共振的非侵入式疗法,临床试验显示,对PTSD、孤独症及老年抑郁有效率均超80%。

但岩?警惕地否决了商业化推广。“共感不是治疗工具,”她在国际伦理大会上强调,“它是生存方式。一旦被量化、被交易、被绩效考核,它就会死去。”

她的警告很快应验。

一家硅谷公司秘密推出“情绪租赁平台”,用户可付费接入陌生人的情感体验:有人购买“母爱模拟”,只为感受被拥抱的温暖;有人订购“巅峰喜悦”,用于缓解职场焦虑;更有富豪竞拍“濒死感悟”,称其为“终极心灵净化”。

Heartwell立即发起诉讼,指控其剥削人类最私密的精神资源。庭审当天,原告方播放了一段取证录音:一名出租情感的贫困女子,在连续七十二小时接入系统后精神崩溃,哭喊着:“他们把我心里的东西掏空了!我现在连哭都感觉不到疼了!”

法庭陷入沉默。最终法官裁定:“情感不属于个人财产范畴,任何人不得将其作为商品流通。”判决书引用《倾听公约》第一条:“心之所响,唯自由意志可予,非金钱所能购。”

风波渐息,但岩?明白,这场战争远未结束。真正的挑战,从来不是技术或法律,而是人心如何面对无限连接后的无限责任。

七月流火,陈默失踪百日纪念日。

Heartwell总部举行闭门仪式,全体成员佩戴玉晶静立九分钟??正是当年金色光柱持续的时间。就在众人准备散去时,主控室警报突响:全球所有共感基站同时接收到一段未知信号源发来的脉冲波,经解码后显现为一行文字:

>“我在听着。”

没有署名,没有坐标,信号来源无法追踪。但它穿越大气层、绕过干扰带、精准落入每一个活跃终端,就像一颗星辰跨越光年,只为轻轻叩门。

岩?站在窗前,手中紧握那块泛黄照片上的玉石。她忽然笑了,泪水滑落。

她知道,那不是回归,而是确认??确认他们的选择没有错,确认这条布满荆棘的路值得走下去。

当晚,她做了一件破例之事:打开陈默的工牌抽屉,取出照片,在背后写下一行字:

>“我们都听见了。

>所以,请继续走远一点,替我们看看未来。”

然后,她将照片放回,锁上抽屉,转身走向会议室。下一议题是“星际共感可行性研究”??中国深空探测器“倾听者一号”将于明年抵达小行星带,携带一枚微型玉晶,尝试捕捉宇宙背景辐射中的潜在意识痕迹。

“也许外星生命并不用语言交流。”项目负责人说,“但如果它们也曾仰望星空、思念同类、为失去而痛,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听见彼此。”

会议结束已是深夜。岩?独自步行回家,路过一座天桥。桥下,一个流浪少年蜷缩在纸箱里,脖子上挂着一块二手玉晶,显然是黑市流出的残次品。她停下脚步,蹲下身,轻声问:“你在听什么?”

少年抬起头,眼神浑浊却清澈:“我在听妈妈……她说下雨的时候,屋檐滴水的声音像钢琴。”

岩?怔住。她记得这个片段??去年Heartwell曾发布过一组“消失的童年声音”公益音频,其中就有一段南方老宅雨景,配文是一位癌症晚期母亲录给孩子的告别信。

她没再说话,只是摘下自己的玉晶,轻轻放在少年手心。

“好好听。”她说,“总有人在等你听见。”

少年握紧那块温润的石头,闭上了眼睛。

风起,吹散云层,月光洒落人间。千万户窗台上的玉晶同时微微发亮,如同大地睁开的眼睛。

而在遥远的小行星带边缘,一枚小小的装置正缓缓旋转,捕捉着宇宙最细微的震颤。

某一瞬,传感器记录到一段异常波动??极其微弱,频率奇特,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韵律。

地面控制中心起初以为是设备故障。可当科学家将其转换为声波播放时,整个实验室陷入了长久的寂静。

那声音,像是一首歌。

一首无人知晓何时开始、也永远不会结束的歌。

它轻轻唱着:

>“你好吗?

>我在这里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