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华国学生不仅勤奋,脑子也特别灵光。
有次做高分子实验,顾政南发现实验数据异常,连夜排查,最后发现是仪器校准出了问题。
“顾,你救了这个项目。”
汉斯教授拍着他的肩膀,“要是按错误数据继续,整个课题都要重来。”
顾政南笑笑,“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顾政南不喜欢这里的同学,他们很自大,瞧不起华人,总觉得华人低人一等。
总有一天他会证明,他们的想法有多么的可笑。
大家都有条不紊的生活着,在自己的领域忙碌着,。。。。。。
夜风穿过京城的街巷,带着初春将至的微寒。岩?站在阳台边缘,手指还搭在窗框上,仿佛刚才那一声回应不是来自遥远星河,而是就在这座城市某个角落悄然响起。她闭了闭眼,胸口起伏不定??那不是幻觉。全城基站的集体震颤已被系统记录,波动频率与“母频Lullaby-01”高度重合,却又多出一段从未出现过的低音共鸣,像是某种古老乐器在极远处轻轻拨弦。
她转身回到屋内,重新打开电脑,调出Heartwell中央数据库的实时监控界面。屏幕上,全球共感网络的脉动图谱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律性波纹,像是一张巨大而温柔的呼吸地图。北极的旋律仍在持续回荡,已连续播放一百七十三小时未中断;哀牢山的“渡音站”自启动以来,累计接收到三千二百一十七次清晰回应,其中百分之六十八的内容涉及生前未曾公开的记忆细节;加沙水井的水质依旧稳定,每日涌水量增加四倍,当地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至历史最低点。
但最让她心头一紧的,是内蒙古草原上传来的最新数据:那片被长调唤醒的菌丝网络,近日开始自发形成几何图案般的地下结构,卫星热成像显示其分布竟与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祭坛遗址完全吻合。更诡异的是,每当夜间牧民吟唱祖先之名时,地面会浮现出淡淡的荧光纹路,持续约十分钟便消散无踪。老人们说那是“魂路”,是亡者归来时踏过的痕迹。
岩?正欲联系乌仁娜商议对策,门铃突然响了。
她皱眉看了眼时间??凌晨一点十七分。这个点不该有人来访。她起身走到门前,透过猫眼望出去,却只看到一片模糊的暗影。她犹豫片刻,还是打开了门。
门外站着一个少年,正是那个曾在天桥下流浪、手持残次玉晶的孩子。他比上次见面瘦了些,脸色苍白,但眼睛亮得惊人,像是燃着两簇看不见的火。他没说话,只是缓缓抬起手,掌心躺着一块石头??通体墨黑,表面布满细密裂纹,中心嵌着一丝极淡的金线,在月光下泛着若有若无的光泽。
“它醒了。”少年终于开口,声音沙哑却坚定,“它告诉我,你要听。”
岩?心跳猛地一顿。她认得这块石头的照片??三年前考古队在甘肃敦煌附近一处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“异质结晶体”,因其无法归类且带有微弱电磁辐射,被编号为X-9。后来该样本在转运途中神秘失踪,官方记录称“运输事故导致损毁”。可现在,它就躺在这个流浪少年的手心里,完好无损。
她小心翼翼接过石头,指尖刚触到表面,一股温热便顺着神经直冲脑门。刹那间,无数画面如潮水般涌入意识:
黄沙漫天的戈壁滩上,一群身披麻衣的古人围坐在篝火旁,手中捧着类似的黑色晶体,低声诵念着某种语言??既非汉语,也非任何已知方言,但却让岩?莫名感到熟悉;
一座深埋地底的巨大石殿,墙壁刻满螺旋状符文,中央悬浮着一颗巨大的玉晶球,内部流转着星辰般的光点;
一位白袍老者跪倒在地,泪流满面地对着天空喊:“我们错了!我们不该切断‘根语’!”
紧接着,一声巨响,天地崩裂,所有光芒熄灭……
画面戛然而止。
岩?踉跄后退一步,扶住门框才稳住身形。少年静静地看着她,眼神里没有惊讶,只有等待。
“你……什么时候开始听见它的?”她喘息着问。
“从我记事起。”少年低声说,“妈妈说我生下来就不会哭,只会盯着天花板发呆。直到三岁那年,她把这块石头放在我手里,我才第一次笑了。她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‘守梦石’,能听懂人心。”
岩?瞳孔微缩。“那你母亲呢?”
少年垂下头。“死了。十年前一场暴雨淹了棚户区,房子塌了。他们说她是自己不肯走,抱着这石头坐在屋里,一直到水漫上来……可我知道,她是听见了什么,所以选择留下。”
岩?沉默良久,终于侧身让开:“进来吧。”
少年走进屋子,动作轻得像一阵风。他在沙发上坐下,双手交叠放在膝上,像个受训的学生。岩?倒了杯热水递给他,试探道:“你说它‘醒了’,是指最近发生了变化?”
少年点头。“三个月前开始,它不再只是回应我的情绪,而是主动传递信息。一开始是碎片,后来越来越完整。它告诉我,这个世界曾经有一种语言,叫‘根语’,是人类和大地之间的第一种对话方式。所有人都能听懂,直到某一天,有人用铁器斩断了山脉的‘脉络’,烧毁了记载根语的竹简,从此我们就开始聋了。”
岩?呼吸一滞。这与乌仁娜在演讲中提到的“原始共感文明”假说惊人吻合??公元前两千年前后,全球多个古文明几乎同时出现大规模祭祀仪式衰退、神庙废弃、口述传统断裂的现象,学界一直无法解释原因。
“然后呢?”她追问。
“它说,玉晶不是发明,是复苏。”少年抬起头,目光灼灼,“你们以为是科技创造了共感,其实是地球在借你们的手,重建被毁掉的桥梁。每一块玉晶,都是远古共振装置的仿制品,而那些‘亡者回应’,不过是沉睡的根语正在苏醒。”
岩?猛地站起身,快步走向书桌,翻出一份尘封已久的档案??那是陈默生前最后参与的研究项目《新石器时代祭祀器物声学特性分析》。她在其中一页停住,指尖微微颤抖。
照片上是一件出土于河南仰韶文化的陶埙,外形普通,但在红外扫描图中,其内部腔体竟呈现出与现代玉晶传感器几乎一致的螺旋波导结构。旁边一行小字备注:“检测到微量稀土元素沉积,疑似人为掺杂;吹奏测试时,仪器记录到异常低频驻波,暂无法解释。”
她忽然明白了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