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政南看了一眼江舒棠,也皱起了眉。
这村长分明在撒谎,刚才那个司机刚走,拉的那一车棉花都是上好的,怎么轮到他们,就是品质如此低下的?
好话说的一套又一套,办的事儿却如此膈应人。
看到江舒棠不说话,村长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了。
“怎么了?小江?是不是我给你备的货不够?要是不够,我回头再给你想办法,你放心,你在我这儿拿这么多货了,你什么要求我都能满足。”
之前江舒棠觉得这个村长挺好的,还觉得大部分村民比。。。。。。
春分后的第三天,林溪起得比往常更早。天边刚泛出鱼肚白,她便轻手轻脚地推开厨房门,生怕惊扰了还在熟睡的众人。昨夜一场细雨悄然而至,院中青石板湿漉漉的,墙角那株老梅树终于抽出嫩芽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
她蹲下身,将灶膛里的余灰清理干净,又添上新炭。火苗渐渐燃起,映在她眼底跳动如星。今日不同寻常??是周振国女儿带着孩子留下的第七日,也是“心音厨房”正式对外收徒的第一天。
消息早已传开。十里八乡的人都说,这地方有个不收钱、不问出身的厨房,瞎的能学切菜,聋的能听油响,断臂之人也能掌勺炒菜。有人不信,有人嗤笑,可更多人是揣着最后一丝希望,悄悄打听路怎么走。
辰时未到,院门外已聚了七八个人。有拄拐的老兵,有抱着婴儿的寡妇,还有一个满脸烧伤的年轻人,帽子压得很低,手指僵硬蜷曲,走路一瘸一拐。林溪迎出去时,他们都不说话,只是默默低头看着自己的影子,仿佛怕被阳光照出残缺。
“进来吧。”林溪声音温和,“先喝碗热粥,暖暖身子。”
她亲自盛了七碗小米粥,配上腌萝卜和葱花饼。饭菜简单,却香气扑鼻。那烧伤青年起初不肯抬头,直到闻到葱油味,才微微掀了帽檐,露出半张扭曲的脸。他颤抖着手接过碗,却被烫得缩回指尖。
小芸看见了,立刻跑过来:“哥哥,我帮你拿!”说着不由分说接过碗,还贴心地吹了吹,“像外公教我的那样,要轻轻吹,不能把饭香吹跑了。”
青年怔住,眼眶忽然红了。
林溪没多言,只让古丽娜带大家参观厨房,介绍每位学员的故事。当说到周振国用嘴包出第一个完整的饺子时,那位老兵猛地站起身,声音沙哑:“我也……我想试试。”
“当然可以。”林溪微笑,“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??无论失败多少次,都不能说自己‘不行’。”
正午时分,第一批新人正式入列。林溪拿出铜牌,亲手为每人挂上。牌面依旧刻着那句话:**以味传心,以食渡人**。但她又加了一行小字,用凿子一点点刻上去:**此生未尽之火,由你续燃**。
仪式结束后,厨房重新开灶。这一次,陈默没有抢着掌勺,而是站在一旁指导王建国??那个前囚犯,如今已是厨房最勤快的人。他正尝试独立完成一道家常豆腐,刀工仍显笨拙,但神情专注得如同雕琢玉石。
周振国则坐在矮凳上,面前摆着一块面团。他三岁的小外孙女趴在他背上,咯咯笑着,小手不停拍打他的肩膀。“外公揉面!外公揉面!”她奶声奶气地喊。
他笑着点头,咬住布条开始揉搓。动作比从前熟练许多,肩肘配合默契,脚趾也能稳稳控制擀面杖。不多时,一张圆润的面皮便成型了。小女孩欢呼着要帮忙撒馅,结果一把全扣在案板上,惹得众人哄笑。
“没关系。”周振国低声说,“外公教你,第一回都这样。”
林溪站在门口,静静看着这一幕,心头柔软如水。她转身走进储物间,从柜子里取出一本崭新的册子??《味觉档案馆?第二卷》。翻开第一页,她提笔写下:
>**阿木尔(烧伤青年)**:面部及双手严重烫伤,原为化工厂工人,事故后遭解雇,家人避之不及。初来时不语、不食,仅靠眼神交流。第三日尝到艾力所做羊肉汤后,首次主动伸手接过碗。现每日练习用金属护具夹持厨具,目标:做出母亲生前最爱吃的韭菜盒子。
>
>**李长根(独腿老兵)**:越战负伤退伍,返乡后因残疾无法务农,常年独居山脚破屋。曾三次试图轻生,均被村民救回。加入厨房后提出愿负责挑水劈柴,换取学习机会。昨日已能单腿站立完成淘米工序。他说:“只要还能为别人端一碗饭,我就不是废人。”
>
>**吴秀兰(失明母亲)**:育有一对双胞胎幼子,丈夫病逝后独自抚养,因眼疾逐渐丧失生活能力,几近绝望。经邻里推荐前来求助。现由小芸每日陪练听声辨物,已能凭借油温变化判断炒菜时机。其子昨日在纸上画下“妈妈做饭”的图,并写:“香香的,像太阳。”
写到这里,林溪停笔,望向窗外。阳光洒满院子,孩子们围着周振国学包饺子,笑声不断。艾力坐在廊下拉二胡,曲调悠扬;陈默正在教阿木尔如何用护具握刀,一遍遍纠正姿势;古丽娜带着几位妇女学习维吾尔抓饭的做法,锅里飘出孜然与大米交融的独特香气。
这一切,竟真成了人间烟火的模样。
傍晚时分,一辆军绿色吉普车缓缓驶入村口。车未停稳,一名身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便推门而下,脚步急促。他胸前别着一枚褪色的红星徽章,眉宇间透着威严,却又难掩疲惫。
支书最先认出他,惊得差点摔了茶杯:“周……周局长?您怎么来了?”
来人正是县民政局的周志远,也是周振国亲弟弟。十年前兄弟反目,因他执意将兄长送进荣军院,称“残废人就该由国家养着”,而周振国坚决拒绝,从此断绝往来。
此刻,他站在“心音厨房”门前,望着墙上贴满的照片??盲人摸着锅沿试温、聋人跟着节拍拍手打节奏、断臂者用嘴叼着铲子翻炒……最后,他的目光落在灶台边那个熟悉的身影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