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都能在另一双手中,重新燃起炊烟。
写完已是深夜。她合上册子,吹熄油灯,推开窗。冷风扑面,却带着清新雪意。远处山峦静卧,宛如沉睡巨兽。而近处,厨房烟囱仍冒着淡淡白烟,像一根连接天地的线。
她听见院子里传来??声。推门查看,竟是石头披着棉袄蹲在雪地里,正用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字。
她走近一看,是一句话:
**“我也想成为别人的王奶奶。”**
林溪鼻子猛地一酸。
她没惊动他,转身回屋取来两条厚毯,轻轻搭在他肩上。石头回头,有些窘迫:“林姨,我没吵醒你吧?”
“没有。”她蹲下身,与他并肩而坐,“你在写什么?”
“我在想,明年要不要申请去更远的村子,送灶、送菜、送饭。”他指着远处黑黢黢的山脉,“那边有几个聋哑孩子,听说还没见过真正的厨房。”
林溪望着他瘦削却挺直的脊梁,忽然明白??那个趴在地上哭着说自己“没人要”的虾米,早已蜕变成一只逆风飞行的蝶。
“你想去,就去。”她说,“我会为你准备足够的盐和辣酱。”
“那你呢?”石头问,“你会一直在这儿吗?”
林溪仰头望向星空,那里银河横贯,繁星如雨。
“我会在这里,”她轻声道,“直到你们都不需要我为止。”
正月初五,春风未至,但冰河已有裂痕。
一辆破旧吉普车颠簸驶入村庄,车身上印着“省广播电台”字样。下来一位戴眼镜的女记者,拿着录音机四处采访。她听说了石头独自送粮的事迹,又尝了苏婉参与制作的干煸四季豆,震惊之余执意要报道这个“奇迹厨房”。
林溪婉拒专访,只答应让她拍一组照片用于内部资料留存。
拍照那天,阳光正好。众人穿得整齐,站在厨房门前合影。石头特意换上那件绣着“石小川”的围裙,怀里抱着布娃娃。苏婉摘下围巾,露出全脸,笑容坦然。古丽娜举着一块木牌,上面写着:“我能做饭了。”李长根拄拐站在C位,得意扬眉。小芸搂着石头肩膀,笑得灿烂。
快门按下瞬间,林溪站在最后排,目光越过人群,落在墙上那八个字上:
**以味传心,以食渡人**
几天后,这张照片出现在一份内部简报上,又被偶然转载至全国残疾人工作会议材料中。半年后,南方某贫困县依葫芦画瓢建起第一家“心音分灶”,三个月内帮助十七名残障青年实现就业。
而真正改变一切的,是一封来自西北戈壁的信。
信纸粗糙,字迹歪斜:
>林老师:
>我是阿木尔的表弟,名叫巴图。我天生聋哑,右手只有三根手指。前些日子,哥哥托人送来一把野山椒,还有你们厨房的照片。我看到有个驼背男孩站在人群里笑,忽然哭了。
>我也想学做饭。
>我不怕苦,也不怕慢。
>请问……我能来吗?
>
>??巴图?沙枣村
林溪读完信,久久无言。她将信贴在《味觉档案馆》扉页旁,与前世病床照并列。
当晚,她召集所有人开会。
“我们要扩建了。”她说,“不是为了规模,是为了回应远方的呼唤。”
众人鼓掌欢呼。
只有石头静静坐着,眼中闪着光。
他知道,这条路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