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水滸开局在阳穀县当都头 > 第269章 真有此事竟是真有此事(第5页)

第269章 真有此事竟是真有此事(第5页)

但护城的壕沟是有的—

这城池要攻,先断水源,但这件事短期的效果不大,城內自当有水备用,长期围困才能见到效果,但断水源的事一定要做,即便短期不见效,也是敌人的心理压力,也是己方的心理优势。

要多备长板去架壕沟,再四周去看,此处难以伐大木,那军械之物,都要直接带来。

这又是一项巨大的运输工程。

诸多州府,徵调民夫之事,与以往也不同了,还要成倍数增加,也是压力,乃至关中之地,也要徵调民夫往北来,粮食耗费更又巨大。

一时不免也想,昔日汉武帝大军出塞,那当是何等耗费?

苏武越发皱眉,举国之力虽然是真,但这国家朝廷,似乎力量也並不大,换句话说,

成倍的民夫徵调,成倍的粮草供应,只怕朝廷难以调拨妥当头疼。。

继续往东,去龙州看看。

路上,也不断有游骑来报,身后跟来了党项游骑,苏武也不管,只管一路往东去,党项真要出大军来,还真不是这几日的事。

这洪州龙州之地,就不是驻扎大军的地方,大军得就粮,那就得驻扎在黄河沿岸出產丰富之处,也就是在那贺兰山下兴庆府周遭。

包括马匹,这洪州龙州,也不是养马之地,马匹在更北的河套,所以说党项真正的骑兵主力,也不可能长久驻扎在此。

这些事,岂能是东京城那蔡相公王相公能清楚明白的事?

甚至苏武不是到此之后真正深入想看去想,便也不会明白。

但真要说这是什么了不得的见解,其实又不是,这就是简单的信息差,世间人之区別,就是这些简单信息差的区別。

不免也还想,何以每次宋军伐夏,头前看似都打得不错,最终还是要一败涂地?

道理也在这里了,党项反应时间会比较长不免也暗合一个道理,西夏之军,也在拉长宋军的补给线,以党项之纵深,来打击宋车之粮草供应,再配合骑兵四处出击·

慢慢往龙州去,自也就看到了龙州城,与洪州城没什么两样,只是这龙州城,比洪州那边更缺水,只有南边有溪流,其他三边,溪流都少苏武不免脑海之中在慢慢制定作战计划,也把以往宋军伐夏之战都拿来分析一番。

急是一个大问题,不能急。

该怎么打?

许围城不打是个好办法,只待大军集结,就围在这边境城池之下,等党项主力大军来救。

一直等,等到他们来为止,期间,甚至真可以多修修路,多运送粮草来囤积,反正此番民夫要翻倍来招,那就徵召来做这些事。

还要大修营寨。

为何以往之军將,不做这般战略计划?

许就是以往之军將,顶不住某种压力,那些武夫岂能顶得住朝廷的期待与催促?但苏武觉得自己顶得住。

二来,也是后勤压力也大,西北贫瘠,粮草调拨本就困难,领兵之人心中是不安的,

怕自己粮草撑不住,也求速胜。

苏武眼前看来,平推速胜,著实不可取,真入腹地去,党项滋扰后勤,集结大军来正面对垒,岂能好打?除非大宋也有大量骑兵,与那汉武帝一样,数万骑碾压之势,几日行去千百里——

好在,苏武如今,虽然没有汉武帝那般的骑兵数量,但骑兵也不算少,自己的,加上各个西北各个州府的,怎么也能拢来一万四五千去。

这一趟来,不白来,苏武已然决定了战略。

但这个战略,钱!

苏武得赶紧给童贯写信,此番要大钱,这得童贯多多斡旋一下,不仅是钱,更还有粮草,靠著边境州府供应粮草,那真是要饿死。

哪怕加上关中之地,也远远不够,朝廷得努努力,多运粮草来。

苏武也不全指望朝廷,立马去信李远与卢俊义,赶紧组织商队,筹措粮草,从河南河北去弄,给大价钱,一石粮,运到延安府,立马翻十倍,给十贯。

此时此刻,不是心疼钱的时候了,哪怕钱全部光了,也当这么干。

这也就是朝廷无能,所以至此。

不全是朝廷穷,还有朝廷靡费无数,那天子肆意妄为,但凡把那修良岳的钱拿来买粮运粮,苏武自也后顾无忧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