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没钱怎么当明星 > 第二百七十七章 红楼遗梦2合1(第2页)

第二百七十七章 红楼遗梦2合1(第2页)

王曜点头:“共鸣才是真正的病毒。”

就在这时,林浅急匆匆推门进来,脸色发白:“出事了??陈国栋老师住院了。”

众人一惊。

“怎么回事?”王曜猛地站起来。

“脑溢血。”林浅声音颤抖,“医生说长期高压加过度劳累。他在最后几天一直在偷偷整理我们提供的数据集,试图推动国家标准二期修订,加入方言变体模块……结果被内部审计组发现异常访问记录,遭到约谈质询。”

办公室陷入死寂。

韦志远一拳砸向桌面:“这群人到底想怎样?人家拿命在拼,他们却拿公章当刀!”

王曜沉默良久,缓缓坐下,打开视频会议软件,拨通了一个从未使用过的号码。

等待接通的时间里,他想起十年前那个暴雨夜,自己蜷缩在城中村出租屋里,听着屋顶漏水滴答作响,一边修着别人丢弃的收音机,一边看一本破旧的《图灵传》。书中有一句话深深烙进心里:

>“有时候,反抗的方式不是对抗,而是创造。”

画面亮起,对面是一位戴眼镜的老妇人,面容清瘦,眼神锐利。

“你是王曜?”她开口,声音低沉却有力。

“是。”王曜直视镜头,“您是周院士。”

中国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终身顾问,国家信息化战略专家组前成员,也是当年最早反对“智能监控全民化”的学者之一。七年前,她因公开批评某人脸识别项目侵犯公民权利,被迫提前退休,此后几乎销声匿迹。

“你知道找我有多危险吗?”周院士冷冷道。

“知道。”王曜平静回应,“但您也是唯一能打破僵局的人。”

他将LifeOS的发展历程、政府打压、陈国栋的遭遇、以及目前民间自发传播的情况一一陈述,没有渲染情绪,只有事实与数据。

讲完后,屋里一片寂静。

良久,周院士开口:“你们做的这件事,早就超出了技术范畴。”

“是的。”王曜点头,“它是关于尊严的基础设施建设。”

“我不能公开支持你。”她说,“但我可以召开一场‘闭门学术研讨会’,邀请残联、教育部、工信部的部分非实权专家参会。议题定为‘边缘群体数字包容的技术路径探讨’。你们的数据,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匿名提交。”

“足够了。”王曜轻声道。

“还有一条路。”周院士顿了顿,“我认识《南方纪事》的一位记者,叫苏岩。他曾报道过盲童入学难事件,被封笔两年。但他一直没放弃调查性写作。如果你愿意冒一次险,我可以安排你们见面。”

王曜闭上眼,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画面:热娜抱着破损平板的眼神,卢旺达女技术员在诊所点亮制氧机的瞬间,贵州女孩说出“舍不得告别”时哽咽的声音……

他睁开眼:“见。”

三天后,广州白云山脚下一家老旧茶馆。王曜戴着鸭舌帽和墨镜,坐在二楼临窗位置。窗外细雨绵绵,茶香氤氲。

脚步声响起,一名穿着风衣的中年男子坐下,放下录音笔。

“我是苏岩。”他说,“周老师告诉我,你要讲一个‘不会出现在新闻里的故事’。”

王曜点点头,取下墨镜。

接下来的两个小时,他讲述了LifeOS诞生以来的所有真相:从凉山村落的第一台翻译手套,到B3层地下室的日日夜夜;从缅甸灾区的应急网络,到南疆孩子们藏在馕饼里的“燎原包”。他没有隐瞒任何细节,包括资金来源、暗网发布、与境外志愿者的合作。

苏岩全程未打断,只在关键处记下笔记。结束时,他抬头问:“你不怕我把这些交给上面换赦免?”

“怕。”王曜坦然道,“但我也相信,真正做过母亲的人,不会忍心掐灭一个听障孩子第一次喊‘妈妈’的机会。”

苏岩怔住。片刻后,他低声说:“我女儿三岁失聪。她学会说第一句话那天,我哭了整整一夜。”

他收起录音笔:“稿子我会写。标题都想好了??《无声者的火炬》。”

一个月后,《南方纪事》内刊(非公开发行)第137期刊登了一篇长达两万字的深度调查报告。由于未上网,未署名,仅通过私人渠道在体制内高层流转,反而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关注。

据林浅后来透露,某次国务院专题会议上,一位领导拍案而起:“我们花了billions建智慧城市,却让老百姓靠地下网络教聋儿说话?这是进步还是讽刺!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