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全家夺我军功,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> 第692章 不要亲娘只要你(第3页)

第692章 不要亲娘只要你(第3页)

皇帝阅毕,沉默良久,终提朱笔批曰:“允。此乃朕之责,亦吾朝之耻。”

半年后,“还名大典”在京都举行。

皇城正门前,百丈长卷徐徐展开,上面列出首批三百二十一名被正名的女子及其真实功绩。鼓乐齐鸣中,三百二十一盏灯笼依次点亮,每一盏下悬挂一枚铜牌,刻着她们的名字。

苏清越站在高台上,手持母亲的遗诗,朗声宣读:

>“儿若得见天光,莫忘井底寒霜。”

台下百万民众齐声应和:“莫忘井底寒霜!”

那一刻,天空再次裂开乌云,北斗七星熠熠生辉,紫茉莉之形重现苍穹。

而就在人群最深处,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颤巍巍举起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。打开后,里面是一块烧焦的布片,依稀可见“王氏渠记”四字。她老泪纵横,喃喃道:“娘,他们终于叫你王氏了……他们终于叫你王氏了啊……”

风波并未就此平息。

数月后,北方边境传来急报:敌国大军压境,统帅竟是昔日被逐出朝堂的废太子余党,打着“恢复祖制,驱除妖妇”的旗号,所过之处焚烧女子书院,屠杀女官学者,甚至公然宣称:“凡献苏清越首级者,封万户侯。”

朝中大臣哗然,有人立即上奏:“当弃女学以安天下!”

少年皇帝怒拍龙椅:“谁再言弃女学,立斩不赦!”

他亲赴前线,携《铭心录》与《薪火谱系》同行,并下令:“每破一城,先建女子学堂;每收一地,必立铭功碑。”

苏婉儿主动请缨,率新训女军参战。战场上,她以奇谋破敌,夜袭粮道,火烧敌营,连克三城。捷报传回,举国沸腾。

战后论功,宰相欲将首功归于皇子监军。苏婉儿冷笑一声,当廷取出作战日志、士兵证词、敌将供状,一字一句质问:“若无我部夜行八十里,断其退路,何来大胜?若无我亲自点燃烽火为号,诸君焉能及时合围?”

满朝哑然。

皇帝当场下旨:“苏婉儿,授镇国将军,领兵部尚书衔,赐紫金印,位列三公。”

自此,再无人敢轻言“女子不可掌兵”。

战争结束后,苏清越已年逾七旬,身体日渐衰弱。但她仍坚持每日授课,批阅学生文章,修改《薪火谱系》。

某个冬夜,风雪交加,她独自坐在灯下,翻看一本旧日记。那是母亲留下的最后笔记,其中一页写着:

>“若有来生,我不愿做星辰,只想做一盏灯。

>不求照亮整个夜空,只愿某个迷路的女孩抬头时,能看见一点光,然后相信??

>她也可以成为光。”

泪水悄然滑落,滴在纸上。

第二天清晨,弟子们发现她安详地睡在床上,手中仍握着那支笔,案头摊开着未写完的一句话:

>“清瞳,你要记住,真正的胜利……”

话未说完。

但她知道,不必写完。

因为三十七个“清”字辈的孩子已经走出紫茉莉堂,走向四方。她们有的执掌学府,有的驰骋疆场,有的著书立说,有的深入乡野教化百姓。

又一代女孩在课本中读到沈兰心、柳芸、秦若兰的故事,抬起头,眼里闪着光。

多年以后,考古学家在发掘一座唐代遗址时,出土了一面铜镜,背面刻着细小铭文:

>“静音虽灭,余响长存。

>后世若有女子执笔,请告诉她:

>一百年前,有人为你写下第一个字。”

而在遥远的未来,一颗人类探测器飞出太阳系,舱内携带的金属盘上,刻着地球上最值得铭记的声音片段。其中一段,是一个女人的声音,平静而坚定:

>“你可以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