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**“孩子饿了,我就醒。”**
泪水无声滑落。他颤抖着手揭开锅盖,里面果然盛着一碗温热的鸡蛋羹,表面光滑如镜,映出他苍老的脸庞,也映出了记忆中妻女围坐餐桌的影子。
与此同时,南极科考站。
科学家李宛正在实验室记录数据,忽然警报响起:“B-7反应堆温度异常!”她冲进能源舱,却发现并非故障??而是那台改装热能炮台的核心容器,竟自行升温至85℃,并持续释放稳定热量。
更诡异的是,控制面板上跳出一行字:
>“巧克力放太久会苦,趁现在吃。”
她愣住,随即苦笑。那是三个月前,她最后一次和队友视频时说的话。当时他们在暴风雪中抢修设备,冻得手指发紫,她从口袋掏出最后一块巧克力分给大家,笑着说:“别放太久了,不然就苦了。”
原来这台机器,记住了。
她摘下手套,轻轻贴在金属外壳上。触感温润,像极了小时候外婆家那只老砂锅。
“谢谢你。”她低声说,“我还以为……只有人在想家。”
同一时刻,纽约地铁隧道深处。
一群流浪汉围着新诞生的铁锅取暖。它由废弃轨道熔铸而成,锅底铭文写着:“承重三千吨,只为一碗面。”有人往里面扔进一把碎面条,加水,点火。没过多久,汤沸了,香气四溢。
一个满脸胡茬的男人舀起一勺,喝了一口,突然怔住。
“这不是……我妈的味道?”
其他人纷纷尝了一口,全都沉默了。
有人喃喃道:“我小时候,我妈总在汤里多放一片胡萝卜,说吃了聪明……这汤里……真有一片。”
锅底缓缓浮现一行字:
>“你们都瘦了。”
那一刻,十几个大男人抱头痛哭。
而在地球之外,月球基地。
宇航员张临风盯着实验舱内的钛合金锅,久久无法移开视线。自从踏上登月任务以来,他已经九个月没吃过一顿真正的饭。所有食物都是压缩膏体或3D打印合成物,营养达标,却毫无滋味。
可现在,这口锅不仅自动加热,还在内壁凝结出露珠般的油星,散发出unmistakable的麻油鸡香气。
他颤抖着打开通讯频道:“地面控制中心,这里是‘嫦娥六号’,我请求……使用私人时间进行一次非标准饮食操作。”
指挥官迟疑片刻,回道:“批准。顺便……替我们也闻闻看,是不是真的像老家那样香。”
张临风笑了。他取出一小包冻干食材,放入锅中。火焰无中生有,自锅底燃起,蓝中带金,与“天坠顶”同源。
当他夹起第一块鸡肉送入口中时,眼泪夺眶而出。
“妈……”他对着虚空呢喃,“这次的姜丝切得刚好。”
文明的复苏,不在宏大的宣言,而在这些细碎的瞬间。
而在东京郊区一栋老旧公寓里,林音坐在轮椅上,望着窗外初春的樱花。她的腿伤已无法痊愈,医生说她可能再也不能站立。但她不在乎。净火司覆灭后,她辞去军职,创办“灶语基金会”,专门救助那些因“无炊计划”失去记忆的家庭。
桌上摆着一口小巧的珐琅锅,是母亲留给她的遗物。从前它从未响动,如今却每天清晨准时沸腾,煮好一杯温牛奶,还会用蒸汽在杯沿画一朵小花。
今天也不例外。
牛奶煮好了,锅盖轻跳三下。
林音伸手握住杯柄,忽然听见锅底传来极细微的一声:
>“音音,慢点喝,烫。”
她猛地僵住,呼吸停滞。
那是母亲的声音。二十年前车祸前的最后一句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