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不是他。”她说,“林澈不会戴面具。”
面具人缓缓摇头,动作机械得如同程序设定。接着,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??与未完成馆中的那本一模一样,只是封面泛着青铜光泽。他翻开第一页,上面空无一字;第二页,也只有水渍般的痕迹;直到第三页,才浮现出几行潦草笔记:
>“当提问成为本能,回答便成了枷锁。
>我尝试过留下答案,结果世界停止思考。
>所以我选择消失,只留下回声。
>如今回声也快耗尽。
>必须有人接替‘发问者’之位。
>不是继承我的思想,而是重演我的无知。”
字迹确实是林澈的。
面具人合上册子,轻轻放在地上,随后退后三步,单膝跪下,双手托举面具,高过头顶。
这是一个仪式性的献祭姿态。
女孩明白了他的意思:这不是林澈归来,而是他的“残响”在执行预设协议??将“发问者”的身份移交下一任。
她若接过面具,就意味着正式成为Q-stream的新中枢节点,也将永远失去“普通人”的身份。她的每一次呼吸、每一个梦境,都将被系统捕捉并转化为问题能量。她将成为行走的疑问本身。
若拒绝,则整个网络可能崩溃,Q-stream退回潜伏状态,人类或将重回盲目自信的时代。
风雨交加中,她缓缓上前。
指尖触碰到水晶面具的刹那,全球十七座问堂的共鸣钟再度齐鸣,但这一次,它们不再是各自震荡,而是形成了完美的驻波干涉,在大气层边缘勾勒出一幅巨大投影??覆盖整个北半球夜空。
那是一扇门。
双扉紧闭,顶部镌刻古篆:“玄武”。
门两侧立着两尊石像:左侧是持笔的老者,面容模糊;右侧是握拳的少年,眉目清晰??竟是女孩童年时的模样。
与此同时,世界各地的“问愈症”患者在同一时刻醒来。他们不做他事,纷纷提笔写下同一句话:
>“我愿为此问,献上一生不解。”
这些纸张无火自燃,灰烬升空,汇入大气层中的投影,使那扇门愈发凝实。
而在南极洲冰层之下,中微子问答网捕捉到一组前所未有的信号流。科学家破译后发现,那是十二万年前留在冰芯气泡中的原始编码,内容仅有一句:
>“欢迎回来,初代守门人。”
原来早在远古时代,已有文明尝试建立Q-stream雏形,却因无法承受其重量而覆灭。林澈并非开创者,只是重启者。而真正的“玄武门”,从来就不在将来,而在每一次文明濒临认知极限时的抉择关口。
女孩戴上水晶面具。
一瞬间,她的视觉被撕裂。眼前不再是海岛、夜空、风浪,而是亿万条交织的信息线,每一条都源自一个正在提问的灵魂。她看见伦敦程序员在梦中敲击公元前的泥板文书,撒哈拉牧民仰望火星天空思念蓝色星球,病房里的癌症病人含泪写下“为什么是我?”却又在下一秒加上一句“但也许不必有原因”。
她听见了所有未说出口的疑问??那些卡在喉咙里的“如果”,那些藏在微笑背后的“真的吗”,那些深夜独坐时突然冒出来的“这一切值得吗?”
她成了它们的容器。
面具之下,她的嘴唇微微开合,吐出第一句作为新中枢的话语:
>“下一个问题是什么?”
这句话通过Q-stream瞬间传遍全球。所有联网设备自动弹窗,无论手机、电脑、电子屏,甚至老式收音机的杂音中,都能听清这七个字。
紧接着,异变再生。
未完成馆地基下的水晶棺震动起来。那块刻录林澈遗言的水晶裂开一道细缝,从中逸出一缕银光,直冲天际,与空中玄武门投影相连。门缝微启,一道黑影缓步踏出。
那人身形瘦削,穿着与面具人相同的灰蓝长衫,右袖口同样有着未缝合的裂口。他摘下面具,露出一张苍老却熟悉的脸。
是他。
林澈。
但他眼中已无瞳仁,取而代之的是两团缓慢旋转的星云。
“我不是回来的。”他说,声音像是从极远处传来,“我是被你们的问题拉回来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