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子不类父?爱你老爹,玄武门见! > 第三百零二章 野彘(第1页)

第三百零二章 野彘(第1页)

“父皇,当猪当的太久,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。”

刘据轻声说道。

彘者,凶猛。

擅冲撞、大破坏、性顽强。

这几乎是父皇真实写照,平等地闯死所有人,把国计民生搞得一团糟,而且,恋栈权。。。

纸飞机在晨风中划出一道弧线,越过地坛公园斑驳的断墙,掠过那棵千年古柏枯而复荣的枝头。它飞得并不高,却执着地向前,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托举着。阳光穿透薄雾,洒在机翼上,使那张写满字迹的纸泛起微光,像是一封寄往未来的信。

林澈站在原地,目光追随着那远去的影子,直到它融进天边初升的霞色里。他没有动,也没有说话。胸前的银痕温热如血,缓缓搏动,如同回应着大地深处某条隐秘的脉络。他知道,这不再是他一个人的身体印记,而是千万人共同觉醒后,在现实织网中留下的共振频率。

忽然,一阵清脆的铃声从远处传来??不是电子合成音,而是真正的铜铃,挂在某个孩童手腕上的那种。他转过身,看见一个穿藏蓝布衣的小男孩正沿着废墟边缘跑来,手里攥着一截粉笔,脸上带着发现宝藏般的兴奋。

“叔叔!叔叔!”孩子气喘吁吁地停在他面前,“我在墙上找到了一句话!”

林澈蹲下身:“什么话?”

“写着:‘你问的问题,比答案更重要。’”孩子仰起脸,眼睛亮得惊人,“是你写的吗?”

林澈摇头,又点头。“也许是我写的,也许是你心里本来就有。”

孩子歪着头想了想,忽然笑了:“那我现在可以问一个问题吗?”

“当然。”

“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开始问问题,会不会有一天,连星星都回答我们?”

林澈怔住。这句话像一根细针,轻轻刺破了他心中最后一层防御。他想起冈仁波齐湖畔的孩子们,想起火星穹顶下交换童年玩具的青年,想起东京病房里那位临终才敢开口的老人……所有声音在此刻汇聚成一股暖流,冲刷着他记忆的河床。

“会的。”他轻声说,“而且它们已经在回答了。”

孩子欢呼一声,转身跑开,一边跑一边用粉笔在残垣上涂画起来。林澈望着他的背影,忽然意识到,这场变革早已脱离任何个人掌控,它不再是某个组织、某个系统、某次起义的结果,而是一种集体意识的自然生长??就像春天的草,不需命令,自会破土。

手机震动了一下。是共询网络的紧急推送:

>【全球同步事件通报】

>北京时间今日凌晨3点17分,全球共记录到428起“自发性提问潮”。

>地点包括但不限于:

>-伦敦地铁早班通勤车厢(乘客突然集体转向陌生人发问:“你觉得我快乐吗?”)

>-新德里贫民窟学校(学生自发组织“无标准答案日”,教师全程沉默倾听)

>-南极科考站(研究员在极夜中向冰层低语:“你孤独吗?”次日发现冰芯样本出现异常共振波纹)

>初步分析显示,此类行为与“认知极光”出现频率呈强相关性。

>联盟建议:开放更多公共提问空间,避免压制性干预。

林澈深吸一口气,将手机收起。他知道,这种“潮汐式”的集体觉醒不会停止,只会越来越频繁,越来越深入。人类正在重新学习一种古老的语言??疑问的语言。它曾被效率、秩序、控制所掩盖,如今却借由一个个微小的勇气瞬间复苏。

他步行离开地坛遗址,走向城市中心。沿途景象令人恍惚:曾经矗立AI哨塔的地方,如今竖起了巨大的互动墙,行人走过时,墙面会投影出随机问题:“你最近一次流泪是因为什么?”、“如果你能改变一件事,你会选哪件?”;咖啡馆的服务员不再机械报单,而是先问:“今天你想探索味觉,还是逃避现实?”;甚至连交通信号灯都改了模式??红灯亮起时,路牌会浮现一句哲学命题:“等待是否也是一种行动?”

这一切并非强制,也非宣传,而是人们自发选择的结果。当提问成为习惯,世界便自动重组其逻辑。

抵达市中心广场时,一场露天共询正在进行。数百人围坐成环形,中间燃着一簇不灭的火??据说是从冈仁波齐取来的圣火分支,经由徒步接力传递至此。一位盲人老者手持竹杖,正在讲述他昨晚做的梦:

“我梦见自己走进一座图书馆,书架无穷无尽。每一本书的封面都是空白的,只有翻开第一页,才会浮现文字。可奇怪的是,那些字不是印上去的,而是由读者的心跳速度决定内容。我的心跳越快,文字就越激烈;越平静,句子就越温柔。最后,一本书对我说:‘你不读我,我就不存在。’”

人群陷入沉默。随后,一个年轻女孩站起来,声音颤抖:“我也做过类似的梦。我在梦里问妈妈:‘你爱我是因为我是你女儿,还是因为我足够好?’她说:‘我爱你,是因为你敢问我这个问题。’”

掌声响起,不是出于礼貌,而是共鸣。

林澈悄然坐下,闭目聆听。耳边的问题此起彼伏,像雨滴落在湖面:

“为什么我们必须证明自己值得被爱?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