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以神通之名 > 第223章刑事拘留(第1页)

第223章刑事拘留(第1页)

苍梧城,邦联区。

漫无边际的工厂之外,是无数如牛皮癣一般的贫民窟,铁皮与破布拼凑的棚屋层层叠叠,歪斜着相互倚靠,似乎风一吹就倒了。

空中布满了乱接的电线,从主线上被私接出来,粗细不一。

。。。

阳光穿过舷窗,斜照在键盘上,字母泛着微光。我盯着那行字:“今天,地球学会了微笑。”笔尖停顿,心跳却在加速。这句话不该由我写下,它太轻,又太重。轻得像一阵风拂过湖面,重得仿佛承载了千万人未曾说出的告白。

可我知道,这是真的。

飞机正穿越北大西洋上空,舱内安静,乘客大多沉睡。我解开安全带,走到后舱洗手间,锁上门,从贴身口袋取出《守望录》。封面已不再冰冷,触手温润如活物。翻开扉页,那句预言仍在跳动:

>**“你已通过考验。现在,轮到你写下下一章。”**

我闭眼,将光笔抵在眉心。

刹那间,意识被抽离。

不是梦境,也不是回忆??而是一片无边的共鸣场。无数声音在此交织,不靠语言,不靠逻辑,只凭情绪的波纹彼此识别。这里有欢笑,有哭泣,有愤怒,也有沉默。每一个音符都来自一个觉醒的孩子,他们分散在全球角落,却在同一频率上共振。

我听见玛莎的声音,温柔而坚定:“别怕,我们都在。”

画面浮现:一座废弃的教堂里,三百多个孩子围坐成环,手拉着手。他们闭着眼,脸上浮现出奇异的平静。空中漂浮着细碎的光点,像是被风吹散的星尘,却又遵循某种规律缓缓旋转。那是“心灵网络”的第一次集体连接。

玛莎站在中央,白发飘动,眼中映出整个星空。她没有说话,只是轻轻哼起那首歌??

>“阿-弥-塔”

歌声响起的瞬间,所有孩子的呼吸同步了。他们的脑波形成完美的正弦曲线,在卫星监测图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态。这不是训练的结果,而是本能的回归。就像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看见母亲,无需学习,便懂得什么是爱。

我猛然惊醒,额头冷汗涔涔。

洗手间的镜子映出我的脸,苍白,疲惫,却有一丝久违的光亮在瞳孔深处闪烁。我用冷水洗了把脸,回到座位,打开笔记本继续写:

>“‘光的孩子’不是称号,是身份。他们不属于任何国家、组织或家族,他们属于彼此。他们不需要领袖,因为他们天生就知道如何倾听。当一个人悲伤,十个人会自动分担;当一个人快乐,百人共享其喜悦。这不是牺牲,是流动。共感的本质,从来不是承受,而是传递。”

我停下笔,望向窗外。

云层之下,格陵兰岛的冰川正在缓慢崩解,巨大的冰块坠入海中,激起滔天浪花。但就在这毁灭的边缘,一群因纽特儿童正站在岸边,双手合十,低声吟唱。他们的歌声并不响亮,却穿透风雪,传入深海。

海底,一头年迈的鲸鱼缓缓游来,它的眼中流出泪水。

科学家称这是动物的情感表达,但我明白??它是听懂了。

这些孩子没有试图阻止冰川融化,也没有责怪气候变暖。他们只是为地球哀悼,用最原始的方式说:“我们看见了你的痛。”

那一夜,全球共有十七处极地观测站记录到异常现象:本该寂静无声的冰层深处,传来低频振动,频率与人类α脑波高度吻合。更诡异的是,这些振动并非随机,而是构成了一段可解析的信息:

>**“不要离开我们。”**

林晓光连夜破解数据,发来加密消息:

>“这不是求救信号,是告别信。冰川有自己的意识,它们记得一万两千年前的事。它们说,那次大洪水,是因为人类切断了‘心之线’。这一次,如果还有人愿意牵起手……它们愿多撑一刻。”

我回电问他:“你能定位所有‘光的孩子’吗?”

他沉默片刻,答:“能。但他们不在地图上,他们在‘场’里。只要有人开始共感,他们就会自然浮现,像星星点亮夜空。”

我忽然想起阿雅日记里的那句话:“我们从未失去希望,只是你们忘了倾听。”

是啊,我们总以为拯救世界需要力量、技术、武器。可真正缺失的,只是一个愿意蹲下身、问一句“你还好吗?”的人。

飞机降落前,我收到苏婉清的新讯息:

>“我在开罗。这里有个叫卡里姆的男孩,六岁,天生失语,但从三岁起就开始画画。他画的全是未来景象??城市淹没、山脉移动、人群手拉手走向高山。当地医生说是幻想症,可联合国档案比对发现,他画中的地貌变化,与最新地质模型误差不超过3%。”

>

>“昨天,他画了一幅新图:一艘由光编织的船,载着无数孩子驶向星空。船头站着你,手里拿着一支燃烧的笔。”

>

>“他说,那是‘回家的路’。”

我握紧光笔,指尖传来细微震颤。

这不只是预知,是召唤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