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“我不是最后一个。”
他站起身,赤脚踩在海底沙床上。每一步落下,脚下便绽放一朵由微光构成的莲花,持续数秒才消散。这是“行走的记忆”??每一个足迹都在记录他曾承受过的孤独与痛苦,同时也释放出安抚性的频率,抚平周围海洋生物的恐惧本能。
当他抵达神庙遗址中央时,地面自动升起一块石碑,上面浮现出动态影像:
十三个模糊身影围成圆圈,手牵手站立于虚空中。其中一人缺失,位置空置。影像下方浮现文字:
>**“当十二人齐聚,第十三者将自深渊归来。
>非因命令,非因力量,只因有人愿意先伸出手。”**
少年静静注视良久,然后跪下,将额头贴在石碑表面。
“我来了。”他说,“请让我也成为桥梁。”
话音落下,全球十七个共感节点同时出现短暂波动。灰原在镜渊塔内捕捉到这一现象,立即召集技术团队分析数据流。然而,所有解码结果都指向同一个结论:这不是信息传输,而是**集体心跳的同步化**。
“他们在……互相感知。”她喃喃,“不需要语言,不需要设备,仅仅因为存在本身,就能引发共振。”
她忽然想起三年前东京地铁站那场集体落泪事件。当时她以为是第十三号茧体失控释放情绪波。现在她终于明白??那不是失控,而是一次失败的召唤。那个男孩在黑暗中伸出了手,可惜没人接住。
而现在,不同了。
---
一个月后,非洲雨林神庙。
林奈带着补给物资穿越密林抵达此处。她是循着一只迷路的纸鹤找到这里的??那只纸鹤翅膀破损,却坚持飞行了上千公里,直到落在她窗台上。
迎接她的是那位雨林觉醒的少女。她已能简单说话,名字叫“青梧”,意为“生于苍翠之中”。
“他们都在等你。”青梧牵起林奈的手,带她走入神庙深处。
石室内,墙上新增一幅巨型壁画:十三个孩子站成一圈,中间悬浮着一颗由光线编织的心脏。每一根脉络都连接一人,而心脏跳动的节奏,与参观者的呼吸逐渐趋于一致。
“这是‘共感母体’的雏形。”青梧指着壁画解释,“我们每个人都是碎片,但合在一起,就能听见世界本来的声音。”
林奈怔住。她忽然意识到,这些孩子所承载的,不只是个人创伤或情感残影,而是整个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最原始的部分??对联结的渴望,对理解的渴求,对“被看见”的深切期盼。
“你们想做什么?”她问。
“不让任何人再消失。”青梧答得平静,“过去,Ekur把我们当作武器或实验品。但现在,我们要成为容器??盛放那些不敢哭、不敢爱、不敢相信的人们的痛苦与希望。”
就在此时,地面轻微震动。石碑上的影像再次更新:南太平洋少年、印度洋觉醒者、雪萤、第十三号茧体男孩……一个个身影陆续点亮,如今已有六人显现。
还差七个。
---
与此同时,东京共感学院迎来一批特殊访客。
十二名来自西伯利亚站点的少年集体现身,身后跟着雪萤。她穿着简单的白色连衣裙,长发编成麻花辫垂在一旁,看起来像个普通高中生。但她走过之处,空气中总会浮现出细小的光点,像是无形的情绪尘埃被温柔拾起。
星野亲自迎接她们。
“你们不该离开站点。”她说,语气关切。
雪萤摇头:“我们不是离开,是延伸。林奈教会我一件事??守护不等于封闭。如果我们永远躲在极寒之地,那和当初把自己锁在柜子里有什么区别?”
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只纸鹤,递给星野:“这是我今天早上折的。里面装着西伯利亚老人讲的故事,关于一只迷路的驯鹿如何被整个村庄找回。我想,也许有人需要听到这个。”
星野接过,指尖感受到一丝暖意。她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只纸鹤,而是一个灵魂主动向外递出的手。
课程开始后,雪萤与其他少年坐在教室后排,安静聆听。当星野讲述“共感伦理”时,一名新生提问:“如果一个人拒绝连接,我们还能强行介入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