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3章
“这还不是最致命的。”李振华深吸一口气,说出了最残酷的现实,“最致命的是制造!制造芯片的光刻机、刻蚀机、离子注入机。。。。。。所有这些高端半导体设备,我们几乎完全依赖进口!而且是最先进的那部分,人家是对我们禁运的!”
“我们就算设计出比Intel、比AMD更优秀的芯片,国内的制造工艺也完全跟不上。台积电、三星他们不会给我们代工,因为里面可能用了大量无法规避的欧美技术专利。而国内最好的代工厂。。。。。。”李振华摇了摇头,叹了口气,“他们的制程工艺,比国际领先水平差了至少两代!良品率也低得感人。用他们的产线,我们就算设计出比现在主流芯片更好的性能,造出来可能连奔腾都不如,成本还高得吓人。”
林枫在旁边补充道,语气同样严峻:“操作系统也一样。底层内核的很多优化,需要和硬件深度结合。如果硬件性能跟不上,或者不稳定,我们系统优化的再好,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生态建设更是慢如蜗牛,没有足够的硬件装机量,软件厂商根本不愿意来适配我们的系统。”
压力,如山般压来。
这是比电池、比手机、比显卡更加艰难、更加基础的领域。这是真正触碰到了现代工业科技皇冠上的明珠,也是最容易被“卡脖子”的环节。
贾擎龙、李振华、林枫等人都看着周明,目光复杂。有期待,有焦虑,也有着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绝望——面对这种全方位、高难度的封锁和差距,真的能追上吗?老板那看似无所不能的重生眼光和资本力量,这一次还能创造奇迹吗?
周明沉默着。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,俯瞰着鹏城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。远处,高楼林立,车流如织,一片繁荣景象。
但他的目光,似乎穿透了时空,看到了未来更为激烈的科技博弈,看到了某些国家挥舞着制裁大棒,一次次试图将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扼杀在摇篮里的场景。
决不能重蹈覆辙!
他猛地转过身,眼神中的犹豫和凝重已然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斩钉截铁的决断和一种洞悉未来的自信。
“问题,一个一个解决。”周明的声音不大,却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,“设备禁运、专利壁垒、制造工艺落后。。。。。。这些都是现实,但不是无解的难题!”
他看向李振华和林枫:“第一,EDA软件和IP核,我们必须走‘自主研发+开源借鉴’两条腿走路的策略。成立专门的EDA研发团队和IP核研究室,投入重金,从底层算法开始攻!同时,密切关注国际开源社区的相关项目,能吸收的就吸收,能借鉴的就借鉴。不要怕慢,也不要怕难,更不要怕重复造轮子!这是绕开专利墙、实现彻底自主的唯一途径!”
“第二,制造!”周明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,“我们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,更不能指望现有的国内代工厂短时间内能追上国际水平。我们必须自己动手,另起炉灶!”
他语出惊人:“启明投资控股,将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,以及国内其他几家有实力、有远见的企业,共同出资,组建一家全新的、纯粹的、高起点的晶圆代工企业!”
“名字我都想好了,就叫——‘华夏芯业’!”周明的语气带着一种开创历史的豪情,“这家公司,不设计芯片,只专注于一件事:芯片制造!从挖沙子开始,到最终产出晶圆,所有环节,都要布局,都要攻克!”
“光刻机是关键中的关键!”周明看向众人,“我们可以分几步走:一是成立顶尖的光刻技术研究所,从光源、镜头、双工件台、控制软件等最基础的理论和技术开始研究;二是寻找机会,看能否收购或入股一些国外二线的、但有特殊技术的半导体设备公司,获取人才和技术;三是加强与国内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合作,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。”
“我知道这很难,投入将是天文数字,周期可能长达十年甚至更久!”周明的声音陡然提高,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,“但这件事,必须做!不仅为了启明,更为了国家!没有自己的高端制造能力,我们设计出来的芯片,就永远是一张张废纸!华夏芯业,就是要为中国芯,打造一副不会被任何人卡住的‘钢铁脊梁’!”
他目光扫过全场:“李振华,林枫,你们现在的任务,就是心无旁骛,继续攻克设计和系统难题!制造的事情,交给我!我会为你们打造出最先进的‘战场’!你们要做的,就是在我把‘战场’准备好之后,拿出世界上最先进的‘武器’设计方案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