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霍格沃茨的学习面板 > 279 阿(第2页)

279 阿(第2页)

她顿了顿,声音发抖:“可就在最后一卷资料被焚毁的当晚,整个伦敦的猫头鹰同时起飞,绕着魔法部大楼盘旋了整整一夜。没人知道为什么。现在我才明白……那是知识的本能迁徙。它们逃进了梦里,躲进了疯话中,藏身于孩子随手画下的歪斜线条里。”

艾登忽然抬头:“所以,《待答》这本书……它其实一直在收集这些‘逃亡的思想’?”

“不止是收集。”莉娜轻声道,“它在孕育。就像子宫孕育生命。每一个未被倾听的问题,都在那里慢慢长出血肉。”

此时,北极的因纽特女巫发来实时影像。她率领团队深入冰层三百米,发现了一组刻在永冻岩上的符文,内容竟是对“量子纠缠”现象的原始描述,使用的是极地神话中的隐喻语言:“双胞胎驯鹿,一只奔跑,另一只即使沉睡也能感知脚步。”

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符文的排列方式,与霍格沃茨塔顶那次光束发射的轨迹完全吻合。

“他们在用不同的语言,说着同一件事。”女巫对着镜头说,“而我们现在才学会听。”

与此同时,德姆斯特朗的思辨园中,一名少年提出一个问题:“如果我们能用魔法修改过去,那‘真实’还有意义吗?”这个问题瞬间引发了连锁反应??三名曾在时间转换器事故中失去亲人的学生同时流泪,泪水落地化作晶莹沙粒,自动排列成一段斯拉夫古文:

>“修正历史最危险之处,

>不在于改变事实,

>而在于遗忘悲伤。”

这段文字随即升空,凝结为一道极光,横跨欧亚大陆,最终落入霍格沃茨图书馆的银雾之中,成为《待答》新增的一页。

几天后,阿兹卡班监狱传来消息:一名终身监禁的食死徒,在参与哲学讨论课时突然崩溃痛哭。他供述了自己年轻时亲手焚毁的一本手稿??作者是他早已去世的母亲,一位研究“灵魂守恒律”的女学者。他说,当时他认为那是异端邪说,可如今每晚都会梦见母亲站在火堆旁,默默拾起飘散的灰烬,一片片拼回原样。

“我想请求原谅,”他在录音中说,“不是为了减刑,而是……我想知道,那些被烧掉的公式,还能不能重新被人想起?”

这句话通过囚犯共享频道传遍世界。当晚,全球有超过两百万“问者”自发翻开空白笔记本,写下同一个标题:《致被焚之书》。

奇迹再次降临。

在无数人书写的过程中,某些页面竟自行浮现墨迹,仿佛有看不见的手在回应。那些文字风格各异,却都带着一种久违的温柔与耐心,宛如母亲给孩子讲解星空。

>“亲爱的孩子,

>你说火焰吞噬了一切,

>可你知道吗?

>灰烬也是信息的一种形态。

>我们一直都在,只是换了方式存在。”

这一夜,被称为“灰烬复语之夜”。

赫敏亲自前往阿兹卡班,将这份集体书写成果交到那位食死徒手中。他颤抖着接过,读完第一页便掩面哭泣。三个月后,他自愿加入“认知修复工程”,致力于重建失落文献的记忆模型。

而在霍格沃茨,纳威种植的“疑问树”迎来了第一次开花。花朵透明如水晶,每一片花瓣内都悬浮着一个问题的光影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朵生长在最高枝的花,内部循环播放着一个小女孩的声音:

>“奶奶说魔法能让人幸福,可为什么她总是偷偷擦眼泪?”

这朵花的根系延伸极深,直接接入城堡地基中那枚三百年前麻瓜学者埋下的铜片。当月圆之夜,铜片发热发亮,投射出完整的数学模型,证明“魔力守恒”确实成立??但它不仅存在于能量层面,更涵盖情感消耗与心理代价。

“原来如此……”希恩看着数据流,声音哽咽,“我们一直以为魔法是馈赠,但从没想过,每一次施法,都有人或某物在默默承担代价。快乐不会凭空产生,痛苦也不会真正消失??它只是转移了位置。”

莱奥久久凝视那朵水晶花,忽然明白了什么。他跑回初心纪念馆,打开教授留下的粉笔盒,倒出最后一截残骸。轻轻一捏,粉末洒落黑板,竟自动重组为一行新公式:

>幸福=(付出×觉察)÷遗忘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