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派人你一言我一语,争论不休。
李鸾徽目光扫视着殿内的大臣,显然已经不耐。他抬手一压,沉声道:“先不论顾慎如,死谏之事,该如何定夺?”
这一说,殿内瞬间安静下来。
太监鱼怀忠又念了一遍死谏奏折。
每听一句话,牛和德和李文韬脸上的情绪便变动一分。
“李家天下,当由李家人做主。朝中之事,边疆之事,应听各位公主和皇子的意见,而非任由党争肆意扰乱。此等人不过是为己谋利,怎会真心为陛下分忧?”
这话一出,众人皆惊。
直到念完了奏折,李鸾徽缓缓靠在龙椅之上,沉声问道:“各位大臣,如何看待此事?”
牛和德摇头道:“陛下,这案子尚未定论,李林便贸然死谏,这种行径,于朝廷稳定极为不利。此事传扬出去,朝廷颜面何存?更何况,此举将挑动朝中争端,离间朝臣关系,不利于后唐之安。”
“不错!”李文韬难得地附和,冷哼道,“此人无非是想借死谏逼迫陛下决策,妄图用满口忠言掩盖自身的狂妄。他不知君权威严,不知大局安稳,死有余辜。”
两派在李林一事上的态度出奇一致,杀无赦。
毕竟李林说了,两派之争会导致身上对事情的判断。他们只是为了自己利益而已,不是为了后唐天下,李家天下皆应由李家人自己做主,大臣只是辅助而已。
两派领头人这么一说,众人便纷纷议论起来。
唯有趴在地上的徐圭言,微微发颤,事到如今,这群人依旧讨论着自己的利益,有了外敌他们合作击退,没有外敌他们便针锋相对。
后唐天下又该如何?
徐圭言只是觉得无奈,李林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在他们眼中,他是一个无关的人,一个敌人,敌人就该死。
想到这里,她便无比愤怒,猛地伏身叩首,声音坚定而悲痛,在众人中大声说:“陛下,李林之心,天地可鉴。他并非参与党争之人,更无意动摇朝纲。他出身平凡,志在江山社稷,所言所行,皆因他亲历战场,目睹百姓流离失所,才会有今日之言。臣请陛下开恩,赦免李林死罪!”
李鸾徽垂眸,看着跪伏在地的徐圭言,他沉默了许久,最终缓缓开口:“你要我赦免他?”
徐圭言重重点头,声音微哑:“臣知今日之请,逆天而行,可李林忠心赤诚,绝非谋反之徒。若他死去,便是寒了天下忠臣之心。”
“徐侍郎,你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牛和德开口询问,“我们就不是忠臣了?他出口诽谤我们为了一己私利,而不是以天下为重,这不是寒了我们的心?”
说着话,他看向李鸾徽,“圣上,您是这个意思吗?”
李鸾徽看着殿内群臣又争执起来,他抬手揉了揉眉心。
他心知朝堂之争不可调和,亦不愿因一介武臣扰乱朝纲。眼下局势,唯有一人之死,才能换得暂时的安稳。
李林是谁?一个小小的县丞,一个无足轻重的人。
李鸾徽看向徐圭言身上,声音平静,甚至带着些许淡漠:“你看看,现在这局势,李林除了死,还能有什么出路?”
话语轻飘飘落下,仿佛风吹过宫墙,毫不费力。
徐圭言猛地抬头,眼神一瞬间失去了光彩。她嘴唇颤抖,却无法发出声音,只能僵硬地跪在原地,指甲深深嵌入掌心。
冷汗顺着额角滑落,心中只剩下难以言喻的绝望与愤怒。
她的忠心,她的坚持,在这座巍峨的宫殿之中,显得如此可笑。
这场闹剧的车轮就这么轻轻地从徐圭言的背上压过去,将她对朝廷的忠心无情碾碎,留下一地碎片。
第74章雨后闻腥犹带铁【VIP】
太极殿门外,寒风冷冽。
雪下了一整夜。
徐圭言跪在殿前,身上的官袍被夜露打湿,寒意顺着衣缝渗入肌骨。她不发一言,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台阶,静静地等待着。周围的宫人进进出出,目光掠过她的身影,或同情,或冷漠,却无人敢劝。
“走吧。”
一道熟悉的声音在她身旁响起,父亲徐途之站在不远处,目光沉沉。他蹲下来,伸手去拉她的胳膊,力道不重,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坚决。
徐圭言没有动,她的手死死扣着台阶边缘,仿佛要从这坚硬的石板上汲取一丝不甘的执念。
徐途之无奈蹲下来,左右看了看,低声在徐圭言耳旁说:“走吧,有事回家说,你跪在这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”
徐圭言不为所动,她不想走。
来来往往的大臣看到如此模样,朝着徐途之笑笑,而后走到殿内跺跺脚,轻巧地摘下外衣,抖落雪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