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凤谋金台 > 150160(第31页)

150160(第31页)

“可是……”李起年迟疑了片刻,终究没走,“他们那群老臣还堵在殿里,说不回话不肯走。”

“那你就让他们等着呗。”李慧瑾轻笑一声,语调带着几分慵懒的傲慢,“后门没人守,你若想回府,从后门走便是。”

“可那些老臣……”

“他们愿意等,就让他们等。你莫不是怕他们?”她睨他一眼,神情冷峻中带着几分讽刺,“皇位都敢惦记,连几个老臣都镇不住,你还怎么监国?”

这件事上,李起年就没有李起云的魄力,李鸾徽下令说了全力以赴打吐蕃,李起云都能阳奉阴违让冯知节随机而变。

李慧瑾看向徐圭言,看来是这位老师过于出色,所以李起年没有思考的机会吧。

这一句说得李起年脸色一沉,却不敢作声。徐圭言看了看他,又看了看李慧瑾,轻声道:“我们先回吧。”

李起年这才低声应了,两人行过礼后,转身离开。

走出门槛的刹那,李慧瑾目光掠过徐圭言的身影,神色微妙,一言未发,只是轻轻勾唇。

徐圭言和李起年径直回了御书房。

而朝中老臣仍聚在殿中不肯离去,李文韬倚着椅背,静静地数着时辰流逝。他本就是个倔脾气,当年熬死三任丞相不动声色,如今怎会在这等关键时刻退让半步?

秦斯礼也站在一旁,手臂交叉,神情似笑非笑。他虽年轻,却惯于观察朝中动向,此刻心中隐隐察觉,晋王八成是躲了。

他侧身问身旁的鱼怀忠:“咱们能走了吗?”

鱼怀忠笑着行了礼:“下官这便去问。”

他进去片刻,出来时声音温和地道:“晋王言:散朝了。各位想走就走,想留就留。”

话音落下,殿中一时陷入诡异的沉默。

李文韬反应最快,双眼一眯,冷笑了一声:“从后门走了?好一个‘心怀社稷’的监国。”他说话时未点名,却每个字都直指李起年。

几名随同老臣面面相觑,皆露出愤愤不平之色。

“跟着女人当参谋,终究软弱。”一位老臣低声骂道。

“没主见,只会躲事。”

“怜亲则乱政,妇人之仁。”也有人摇头叹息。

他们虽未说破徐圭言之名,但言语中的不满已经昭然若揭。

时间一刻一刻过去,午后斜阳西照,那群老臣仍不愿离去,殿中一片沉重寂静。

直到一个太监终于不耐,进殿回话:“晋王与长公主已去用膳,各位若愿意等便请继续,不愿等的,便请自便。”

这下,众臣算是真正明白了——今日不会有结果了。晋王不打算回话,长公主也不搭理他们。看似以柔退刚,实则冷硬如铁。

李文韬拄着拐杖起身,望着空落落的龙椅,良久未语。他忽而笑了,那笑里却带着一种冰冷、愈发坚定的意味。

“一个在朝堂躲,一个藏后门里吃饭。”他道,“这事,还没完!”

徐圭言站在长街角落,看着李起年坐入马车,低头无语。她心中明白,这些老臣不是这么容易糊弄过去的。

李起凡该不该杀,早就不是问题的重点。

关键在于——李起年是不是能在众朝臣面前立起自己的王威。

而他,到底是没做好的。

她不能帮他,这是一个帝王的基本素养。

宫中日影西斜,午膳时辰已到。沈皇后的寝宫静悄悄的,连风吹动帘帐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。

宫人上菜的动作小心翼翼,一碟碟菜肴摆在乌木小案上,香气温和而清淡,正合沈皇后的口味。

她今日胃口不好,却仍命人设了三副碗筷。王俨、吴王李起平皆在。

王俨穿着石青色圆领袍,坐在右首。他身形消瘦,神色端正,眉眼之间常年带着读书人的冷清淡漠,手指执箸,缓缓挟了一片鲈鱼蒸段。

语气不温不火,像是在随口闲谈:“如今朝堂之上,议李起凡一案者众,大抵都是希望他死的意思。”

沈皇后不语,只垂眼饮汤。那汤是用陈年鸽骨炖的,清亮如玉,她只浅饮一口,便放下了瓷盏。

她已听惯了这样的消息。李起凡从来是个不肯低头的孩子,如今终于走到了众臣皆要其死的地步,她却无话可说。

她是皇后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