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战争不在外界,而在心里。
她写这些信,不是为了让他听见,而是为了让‘我还能爱人’这件事,继续活下去。”
那一夜,她们烧掉了部分信件,只留下最后一封,投入织命井。
火焰腾起时,井水竟泛起一圈金红色涟漪,宛如回应。
七日后,南海传来消息:断情塔顶的红光频率发生变化,由原先的每隔十二小时闪烁一次,变为每日子时准时亮起,持续整整十三分钟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岛上监测站记录到一段低频声波,经还原后竟是一段哼唱??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流行的一首民谣《月光谣》,正是念安少女时代常唱的曲子。
科学家无法解释,唯有知夏明白:源脉已经开始学习人类的情感模式,它不再仅仅是被动接收,而是在尝试“表达”
。
就像婴儿学会模仿母亲的微笑,这张沉睡千年的网络,正在一点点找回“人性”
。
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。
五月十八日凌晨三点十七分,织命井突然剧烈震动,井口喷出一股带着焦味的黑烟。
紧接着,整座作坊的电器全部启动:缝纫机疯狂踩动,播放机自动播放老磁带,墙上挂钟指针逆向旋转。
最诡异的是,《承愿》嫁衣上的双生纹开始渗出血珠般的红点,顺着丝线滑落,在地面汇成一行小字:
>**“他回来了。”
**
知夏猛地冲进母亲房间。
念安躺在床上,双眼睁开,瞳孔失焦,嘴里反复念叨着几个字:“……代码……反向植入……不能让他接入主轴……”
她立刻意识到??陈砚之的意识残片并未彻底消散。
那些曾被焚心火烧毁的数据,在全球情感复苏的浪潮中,借由某个未知通道重新聚合,正试图通过“听你说”
平台的匿名留言系统,悄悄重建连接!
更可怕的是,这次他不再追求完美匹配,而是打着“治愈创伤”
的旗号,诱导用户上传最痛苦的记忆片段:“失恋之夜的录音”
、“亲人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”
、“被背叛时的聊天截图”
……他以共情之名,收集伤痛,酝酿一场更为隐蔽的情感劫持。
知夏连夜召集志愿者团队,封锁平台后台。
但她清楚,技术手段只能延缓,无法根除。
真正的战场,仍在人心。
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:公开一切。
她在“听你说”
首页发布了一篇长文,标题只有四个字:《我是容器》。
文中,她坦白了自己的身份??守线人之后,基因实验产物,被设计来维系情感网络的“活体终端”
。
她讲述了父亲的录像、母亲的沉默、外婆的挣扎,以及自己每一次选择背后的恐惧与清醒。
>“我不是神,也不是救世主。
>我只是一个普通女人,也会害怕孤独,也会嫉妒,也会在深夜怀疑这一切是否值得。
>但我选择相信,是因为我知道,